《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1
- 资源简介:
约6050个字。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课前活动:
一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一诺千金》。学生评价。
师:首先检查同学们预习的情况。3组的3、4号同学上讲台展示,一个读生字词,一个在黑板上默写。其余各小组在小组内由小组长组织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在组长的带领下检查预习。)
两分钟后,上台展示的两名同学讲解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其他同学补充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
播放萨克斯曲《回家》,同学们聚精会神地欣赏这首曲子。
师:听过这支曲子吗?
生(异口同声):萨克斯曲《回家》。
师:对。《回家》它曲调悠长又带有淡淡的忧伤,像是倾诉游子思家的心情,又像是呼唤亲人回家。可有一个人他有家不能回,他就是我的叔叔于勒。
(屏显课题《我的叔叔于勒》,教师板书:我的叔叔于勒)
师:今天我们有两个学习任务,一起来明确一下。
(屏显教学目标)
生齐读:1、学习通过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方法。
2、利用对比的手法理解小说主题。
师: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作者?
生1:莫泊桑(1850-1893) ,法国著名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之一。
生2:他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中短篇小说有《羊脂球》、《两个朋友》、《项链》等,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生3: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师:你补充得很好。同学们在课本上记下刚才他补充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生做好记录)
师:通过预习课文,这篇小说塑造了哪几个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1:菲利普夫妇、叔叔于勒、二姐。
生2:大姐、“我”若瑟夫、二姐夫。
生3:菲利普和于勒是亲兄弟。
师:一天,于勒叔叔又给“我”父亲菲利普寄来了一封信。我们先来看一下信的内容。
(屏显信的内容:
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生看大屏幕上的内容)
师:这封信就像一块石子扔到水面上,激起阵阵涟漪。那它给菲利普一家带来哪些不寻常的变化呢?请大家在书上勾画出来。每组的5号同学准备展示。
(组长及时提醒组内成员做好勾画,教师巡视学生学习的情况。)
生1、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生2、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生3、终于有一个看中二姐的人上门来了。他是公务员,没有什么钱,但是诚实可靠。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