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翟 懿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皮萨列夫曾说过:“谁要是珍惜有思想的生活,就应该清醒地了解,只有自学,才是真正的学习。”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才能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一定要强调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如教《七根火柴》一文,我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为什么是七根,而不是一根?七根火柴有何作用?结果怎样?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了这篇文章的脉络。又如教《 社戏 》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我”在城里看过的“戏”和在乡下看的“戏”,使学生对两个“戏”字的含义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