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
- 资源简介:
约13040字。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
考查范围
1. 体裁:叙事为主、写景、抒情、说明及一般的说理文次之,或一些寓有哲理的小品文。
2. 内容:较少出现生疏的古文化常识或艰涩的古文化背景,少用典故。
3. 风格: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古白话不在考查之列)。
刘国正先生曾举出了四部书作为浅易文言文的代表,它们分别是:《孟子》、《史记》的传记部分、《梦溪笔谈》、《聊斋志异》。
具体的考点要求:
1、理解:(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能力:(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迎考策略——立足课内,辐射课外
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无论实词、虚词、句式、文句理解,还是语段翻译,无一不是源自课内;历年考点的设置,几乎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因此,立足课内,辐射课外十分重要。一般说来,课内篇目可反复3—4遍。
第一遍,利用晨读、自习、晚修等,将课本中所有文言篇目,按照由高三到高一倒的顺序,自行通读串讲一遍。
第二遍,以单元为单位,抓每篇文言文的知识要点,注意前后联系,总结规律。同时积累关键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配以一定的课外练习,体现知识体系的联系性、相关性和取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的精神。
第三遍,以课外文段为主,辐射课内已学知识。凡涉及课内的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用法等都呼应贯通来理解记忆。另外,每天分头给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在课内找例解,以“每天5—10个”的方式进行。
第四遍,以综合练习为主,练习出题,练习答题,学会找点、设点、解点,吃透关键实词、虚词以及句法、用法等。
一、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步骤
由于受考试时间的限制,又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考生必须具有独立解题、快速答题的能力,面对一篇完全陌生的文言文,不少考生心理上比较紧张,缺乏自信,又害怕时间不够,匆忙答题,结果思路混乱,判断偏移,欲速不达。下面就以上问题,给同学们介绍古文解答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1、读题和解题,一般来说,文言试题解题阅读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整体阅读要求
(1)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2)能大概明了“6个问题”,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或做什么事,能懂六七成即可。
第二步:细读题目要求
(1)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项。
(2)利用好最后那道题,最后一题的命题往往是有三项正确,有一项不符题意,这一项的错误也往往是个小问题,所以通过看最后一题,可以帮助了解全文内容。实词解释也是一样。
第三步:重读全文。
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这一步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同时也能纠正前两步出现的偏误,因此是一个复核、验收、深入理解的过程。
特别提示:有些学生在读文章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考生中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