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9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10/23 21:05:5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8个学案,涵盖必修一至五文言文复习内容,约24540字。

  学案1 必修一(学生用书第235页)
  ——《劝学(节选)》、《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
  学案目标 1.把必修一四篇文言文分散的文言基础知识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2.重点掌握“可以”、“所以”、“以为”三个词的用法,对文中重点句子能准确翻译。了解一下通假规律。3.背诵《劝学》、《师说》、《赤壁赋》全文。
  1.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金就砺则利颓然就醉      B.逝者如斯斯天下之民至焉
  C.虽有槁暴虽一毫而莫取  D.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
  答案 B
  解析 B项这/那么。A项接近,到。C项即使。D项凭借。
  2.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东望武昌顺流而东也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不知日之入
  C.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答案 C
  解析 C项意动用法,以……为师。A项向东,名词活用作状语/东进,名词活用为动词。B项每天,名词活用作状语/太阳,名词。D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不同,低于/攻下。
  3.写出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
  ①而登高而招表顺承,不译,连词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不译,连词扣舷而歌之表修饰,不译,连词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表转折,却,连词
  ②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介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介词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介词寄蜉蝣于天地在,介词
  4.“而”字作为连词,最难辨别的是承接关系和修饰关系,因为它们连接的均是动词或动词
  短语。如何区别呢?首先,从意义上辨析。表承接关系的,前一动词(或动词短语)与后一动词(或动词短语)有先后、相连关系。如“卧而梦”,“梦”是“卧”的结果。而表修饰关系的,前一动词对后一动词起着修饰作用,或说明其方式或描述其情态。如“客喜而笑”,“而”表修饰,“喜”是“笑”的方式或情态。其次,可以用试就词语的办法来辨析。表承接关系的,两个动词(动词短语)间可加“然后”、“就”等词,意思不变;表修饰关系的,两个动词(动词短语)间可加“地”、“着”等词,意思不变。请说出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并体会一下辨析方法。
  ①吾尝跂而望矣  ②吾从而师之  ③则群聚而笑之 ④顺流而东也 ⑤耳得之而为声  ⑥到则披草而坐  ⑦穷山之高而止  ⑧箕踞而遨
  答案 承接:②⑤⑥⑦。修饰:①③④⑧。
  5.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故木受绳则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犹且从师而问焉风雨兴焉
  C.生乎吾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假舟楫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答案 D
  解析 D项均为“……的人”。A项就/却。B项之/于之。C项在/词尾,……的样子。
  6.看看下面一组句子,找出它们在句式上的共同特点。
  ①何为其然也  ②而今安在哉  ③而又何羡乎
  ④何以知之  ⑤大王来何操  ⑥沛公安在
  ……
  学案2 必修二
  ——《六国论》、《阿房宫赋》
  学案目标 1.系统归纳两篇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并“瞻前”而“顾后”,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2.背诵其中的主要段落,对关键句进行精准翻译。3.把握重要的古今异义词——古今同形异义词。
  1.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患诸侯之所大患担心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忧虑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祸患
  ②使使负栋之柱让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宜可使出使
  ③暴暴秦之欲无厌残暴暴霜露冒着忠义暴于朝廷显扬
  ④举举以予人拿函谷举攻占杀人如恐不举全、尽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决定)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座,所)
  B.后秦击赵者再(第二次),李牧连却之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
  C.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丧失,丢失)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趋向)咸阳
  D.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
  六王毕,四海一(结束)
  答案 B
  解析 再:两次。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①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②秦爱纷奢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③始速祸焉不速之客
  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⑤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未易量
  ⑥却匈奴七百余里李牧连却之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答案 C
  解析 ①两个“厌”都是满足;③两个“速”都是邀请,前一个是形象的说法,招致;⑥两个“却”都是使退却,打败;②中分别是喜欢、爱惜;④中分别是大概、危险;⑤中分别是有人、或许。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其义。
  ①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作动词,礼待
  ②未云何龙:名词作动词,出现龙
  ③义不赂秦:名词作动词,坚守正义
  ④朝歌夜弦:朝、夜,名词用作状语,在早上,在夜里
  ……
  学案3 必修三(一)
  ——《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
  学案目标 1.把本专题四篇文言文分散的语言点集中归类,重点掌握“其”、“因”、“则”等虚词。2.从本专题所具有的语言特点出发,重点掌握“类聚法”积累实词、辨识文言偏义复词以及利用对称特点推断词义的方法。
  1.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间得间奔真州机会间以诗记所遭有时,间或
  ②按按诛五人追究,查办缇骑按剑而前握
  ③殆殆例送死接近于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危险
  ④视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看,观察
  ⑤治德不厚而望国之治治理得好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治理
  ⑥易以乱易整,不武代替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容易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改变
  ⑦除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授官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治
  ⑧已无能为也已通“矣”亦已众矣太,极学不可以已停止
  ⑨请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请示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申告
  ⑩诚竭诚则吴越为一体诚心诚能见可欲如果
  ⑪相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互相则噪而相逐偏指一方,他
  2.解释下列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①则则直前诟虏帅失信连词,就北虽貌敬,实则愤怒连词,却
  ②其吾其还也副词,表婉商,还是其可忽乎副词,表反问,难道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大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肯定,一定
  3.注意句式特点,翻译下列句子。
  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译文:在贾家庄(我)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
  句式:被动句。
  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现在(情况)紧急却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句式:判断句。
  ③夫晋,何厌之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