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300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王维(701-761年),盛唐著名的诗人。字摩诘,官至右丞,世称“王右丞”,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祖父是个管音乐的官,父亲去世较早,母亲虔诚奉佛。他30岁死了妻子,从此未娶,开始学佛,他道:“一生多少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
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对音乐(王维对音乐也很精通。他当大乐丞时,一个官员拿了一幅乐队奏乐的图画让他看,问画上的乐队正演奏什么乐曲,王维当即告诉他是《霓裳曲》演奏到第三本第一折的情景,并叫来乐队,当场演奏,当演到第三本第一折的时候,王维让乐工们立即停止不动,那个官员一看,眼前乐工们的动作和表情,跟画上一模一样,从而佩服得五体投地)、诗歌、绘画都有很高的成就。(开元九年)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在朝廷里所担任的第一个官职是大乐丞。后因事被贬,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执政后,被任为右拾遗。二年后九龄罢相,他倍感沮丧,有归隐心。开元二十五年,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幕,后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入蜀,王维当时五十六岁,和吴道子、张璪、杜甫等人被陷京中,后杜甫逃出,王维被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被迫做了“伪官”。叛乱平息,因他写了一首“百官何日再朝天”的诗,再加上他的弟弟王缙请求削自己的官职为他赎罪,才贬为太子中允,其他陷“贼官”者,十八人被斩,七人赐自尽,余则杖刑,王维惭愧得无地自容,引以为耻。安史之乱前,官至给事中。乱平,降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肃宗乾元二年转为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终年六十一。
王维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名作如《终南山》、《汉江临泛》、《山居秋暝》、《青溪》、《过香积寺》、《辋川集》20首、《赠裴十迪》等。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光色和音响变化,他的写景诗,常用五律、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心情恬适。王维送别、纪行一类诗中,常有写景佳句,如《相思》诗:“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为传诵不衰的名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历代传诵不衰。这些小诗都是五绝或七绝,情真语挚,不用雕饰,有淳朴深厚之美,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相媲美,代表盛唐绝句最高成就。王维五律和五、七绝造诣最高。亦擅其他各体,在唐代诗坛很突出。其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师法。七古形式整饬,气势流荡。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生前身后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美称。对后人影响巨大。历代编注其集很多,明顾起经《类笺唐王右丞诗集》10卷(后附文集4卷)是现存最早的注本。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较好的的注本。新、旧《唐书》有传。
一、王维的水墨山水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表现为“山水”,而“山水”,则由王维开创了新生命。王维首先采用“破墨”新技法,以水墨的浓淡渲染山水,打破了青绿重色和线条勾勒的束缚,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新意境,初步奠定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基础。“破墨”是指一种用浓淡墨色相破、渗透掩映,以达到滋润鲜活效果的用墨技法,此法所作山水,叫做“破墨山水”,最早见于南朝萧绎《山水石松格》。
王维学过李思训“金碧辉煌”的青绿山水,又学过“一日画毕嘉陵江三百里”的吴道子,遂集二人之法,形成劲爽又柔美、随意又自然的线条。王维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无论作画还是吟诗,多山林小景,自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