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论证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中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11/15 21:08:2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280个字。

  中考现代文复习第29讲:论证
  【考点概说】
  论证是联系论点与论据的纽带。对于论证方法的认识,要一看标志,二看联系,三看分界。运用时,既有独立性,又有综合性,要掌握规律,明确意义,并注意与其他知识的密切关联。
  【考点解读】
  1. 明确论证方法的种类。
  论证方法就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其形式大致有这样四种:一是例证法,就是列举实施,又有两种情况:(1)例群,即许多事例连用,或者是许多人物的成串罗列,如《事业篇》中,在论述第二个分论点时,就有孔子、司马迁、鲁迅、屈原、岳飞、郑成功、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蔡伦、祖冲之、毕升等人物的分类罗列;(2)具体实例,文字较详,情节性过程性都很明显,如《纪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二是引证法,又叫讲道理或道理论证,就是用马列主义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众所周知的定理公式,还有谚语、成语、俗语、格言等,如《理想的阶梯》中,在论述第二个分论点时,就先后引用了富兰克林、鲁迅和朱自清三个人的名言。三是对比论证法,又叫正反论证法,或先反后正,或先正后反,如《发问的精神》中的第4节至第10节从正面论证,第11节至第15节从反面论证。四是喻证法,就是通过比喻手法进行论证,例如《谈读书》中的第一段“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等。这些论证方法常常是综合运用的,如果我们梳理清楚了,会有助于我们阅读应试的。
  2.把握论证方法的标志。
  论证方法在具体运用时,是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言标志的。(1)例证法常用“如”“例如"等作引渡举例标志,如果带有一些感情和文学色彩,还可以有“让我来说一段故事吧”、“请听这样一件事”等。(2)引证法常用引号标明,有时单引号和双引号同时出现,但并非用了了引号就是引用,还有冒号配合,还有对象性的提示,如“孔子曰”,再如“《孟子》中说”,还如“某某告诉我们”等,有的不用引号也是引证法,只是暗引大意而已,有的定理公式不一定用引号,也是引证法,如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牛顿的“万有引力”,哥白尼的“地动学说”等。(3)正反对比论证法的标志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义词的前后运用,二是“反之”、“但是”之类的词语转换,都是明显的语言标志,如上段论述正面内容,下一段可以但是“但是”或“反之”领起即使,这种标志涉及的语境,可以是全篇,也可以是某个语段,还可以是一两句话完成,涉及篇幅是不同的。(4)喻证法的标志也主要有两种:一是喻体,二是比喻词,二者有时一道出现,有时只用某一种,如“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里既有“喻体”“阶梯”,又有“比喻词”“是”。认识和掌握这些标志,对于我们判别论证方法是十分有利的。
  3.注意论证方法的联系。
  论证方法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具体有:①主次相联,即以一种论证方法为主,别的方法密切配合,但表现为次要的,是对主要论证方法的辅助,如《纪念白求恩》一文,就以例证法为主,正反为次,引证法的标志是“列宁主义认为”。②例中有引,就是在举例中,以举例面貌出现,引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俭以养德》,在举鲁迅节俭的事例中,还引用了鲁迅自己的一段话,其标志是“鲁迅说”。③引证与喻证并举,就是引用与比喻紧密结合,同时兼有,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中的“若不让错误出生,便不会有真理降世”,既是引用,以“有人说”和引号为标志,又运用了比喻手法。④引证与正反对比兼用,就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