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作特性与写作教学改革
- 资源简介:
约3670字。本文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林富明老师为高考评卷老师所开设的讲座讲稿,对指导学生写作很有益处,欢迎下载!
学生写作特性与写作教学改革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林富明
写作教学,是中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战略重镇”。在中考、高考语文卷中,写作是赋分最大的一道题,是考生升学路上务必攻克的一个“战术高地”。
然而,事实表明,写作又是中小学生最感“无助”、语文教师最感“无措”的部分。
人们往往用下述语词描述中小学生作文的毛病:
内容:公共思想、伪圣化
形式:群性话语、模式化
矫情、滥情、煽情,“小文人”语篇
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做了不少实践探索,提出了许多新主张:生活作文、情境作文、真实作文、诗意作文、个性化作文、“言语表现生命动力学”作文……
然而,教学现实似乎并无多大改观。
于是,有专家宣称:“写作不是教会的,作文不可教。”也得到部分语文老师的认同、附和。
毛病出在哪里?
成因无疑是多方面的。毋庸讳言,语文教学是“首要责任者”。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继续努力。
以下粗浅看法,与大家交流。
一、对“写作”的认识
一个追问也许是必要的:“写作”是什么?
有种种定义和界说。语文课标的回答: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这一界说并非最佳:
(1)在“语言”和“文字”对举时,语言是口头的,有声的;文字是书面的,有形的。这里的“语言”应删除。
(2)写了,就“表达”了,但“交流”还只实现一半——有写有读,才是完整的交流。
*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书面表达的方式。
(3)写作行为并不能“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对世界、自我的认识是“创造性表述”的内容。
*写作是创造性表述对于世界和自我认识的过程。
梳理:
◆写作是一种“方式”:是人类言语行为方式(“听说读写”)之一;是书面(不是口头)表达的方式;是凭借“文字”(不是有声语言或图画等)表达的方式。
◆写作的基本功能是“表达”。
◆写作也是一个“过程”:是运用文字“创造性表述”的言语行为过程;这一过程所表述的内容,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成果。
◆写作的成果表现为具有一定形态的话语作品(文章/语篇)。
*写作,是运用文字来表达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