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中知识点(9份)
- 资源简介:
[高考备考]高考语文试题中知识点
2014年高考——写作题目综析.doc
2014年高考新题例析.doc
高考文言文阅读总体概说.doc
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变换句式.doc
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辨析病句.doc
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词语使用.doc
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仿用句式.doc
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压缩语段.doc
检索·加工高考语文阅读的基本解答方式.doc
2014年高考——写作题目综析
2014年高考,全国十八份语文试题,全部采用给材料的写作题目。
6月6日,一家卫视做直播节目,主持人要我为次日的高考作文压题。我说:这道题目很明确,而且从来如此。那就是“生活”。“生活”的什么?生活的发展变化。运动是永恒的,生活的长河永不停歇——在历史中形成传统,经由现实萌生时尚,通往未来。求问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承继、碰撞与更迭,是所有高考写作题目的必然。长江后浪推前浪,任何高考写作题目都是这生活长河里的一朵浪花,都是“生活发展变化”这个总题目的子题目,都具有生活发展变化的基因,都在反映生活的发展变化中具有思考的价值和意义,也都在生活发展变化的长河里融会贯通。
6月7日高考作文题目揭晓,果然如此。这当然不是压题,而是必然。
【全国课标一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的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地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简析]“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这是传统;“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地过了桥”这“新情况”是一种时尚。传统和时尚发生碰撞,引发“激烈争论”。如右图。
这种“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或“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地过了桥”的承继、碰撞与更迭,在体育比赛、考试竞争、
……
高考文言文阅读总体概说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与高中文言文学习,有关联也有区别。文言文阅读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传承中华文化,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而高考的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的选择题目和断句题目是以一般性读懂文言文作为解题基础的;文言语句的翻译题目,也只是要求局部确切读懂。近年有些简答试题,或者尝试向内涵延伸,但比起文言文阅读学习仍有较大差距。这并不表明可以忽略或放弃文言文阅读学习,因为中华文化丰厚的内涵积淀除了人格熏陶的根本意义之外,在现代文阅读、诗歌阅读和写作中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在文言文阅读的备考中,要注重知识积累和推断能力结合。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知识积累的源泉;“思”就是思考判断。知识积累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就一般性读懂浅易文言文而言,文言实词最为重要。因为文言实词的积累是读懂文言文的前提;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大多是读懂文言文的后果。思考判断,则是聚焦语句的关键点做是否情理、事理和文理的推断。
[例1•1994年全国卷•11]对以下两句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扶侍私庭;②顿绝方苏
A.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B.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C.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D.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这里之所以举出一道20年前的试题,因为它在揭示文言文阅读要注重知识积累和推断能力结合上,很有代表性。
当年数据显示,这道题目的得分率是10%。对两句话中“①扶侍私庭”解释的判断,错选B、C的很少。80%以上的选择都集中在A、D两项。
对“②顿绝方苏”的解释,A、D两项后半都一样:“晕倒许久方才苏醒”。也就是说,判断点只有“顿”这一个词语——如果认为“顿”应解释为“困顿”,就选A项;如果认为“顿”应解释为“叩首”,就选D。
当年,70%以上的考生都选择了D项,选择A项的只有10%。
众多考生错误的原因之一,是文言实词积累的漏洞。
……
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辨析病句
[要点]①重在感知,跳过或合并阻隔内容,默读语句;②连贯默读,聚焦明确语病点,无非用词不当。
[例1•2011年全国课标卷•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默读,提出阻隔内容“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如果有语病,就认定病句;如果没有,就跳过。再默读余下部分“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战略课题”。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默读,提出阻隔内容“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 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如果有语病,就认定病句;如果没有,就跳过。再默读余下部分“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默读,提出阻隔内容“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80%反映确实有疗效”。如果有语病,就认定病句;如果没有,就跳过。再默读余下部分“这种感冒新药经过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默读,提出阻隔内容“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如果有语病
……
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仿用句式
仿用句式是以写为主,以读为辅的题目。仿用句式有着悠久的传统:仿写是宽松的对对子,对对子是严格的仿写。
仿用句式和变换句式相对:后者,保留内容,改换形式,以“读”为主,以“写”为辅;前者,保留形式,改换内容,以“写”为主,以“读”为辅。
[要点]①按照题目要求,落实示例句式和修辞的特点;②调动生活积累,仿句符合情理,有启发意义。
[例1•2008年全国课标卷•17]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
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答案示例]梦想轻盈,绮丽,就如一颗流星,划亮整个夜空;现实真切,朴实,仿佛步步足迹,踏遍人生旅程。
“梦想轻盈,绮丽,就如一颗流星”,不符合情理;“流星”的特点是“迅捷,短暂”。“划亮整个夜空”夸张过度;“流星”没这么高的亮度。“足迹,踏遍”,不符合情理;“足迹”不能“踏”。
[备考示例]
①梦想,光润,柔软,好像攒游锦鳞,搅动一池浮萍。现实,嶙峋,坚硬,如同峭拔岩壁,撞开万朵浪花。
②梦想灵动,稚拙,描摹儿歌童话,纵你飞离现实;现实厚重,深沉,雕勒铭石竹册,教我回护梦想。
……
检索•加工
高考语文阅读的基本解答方式
考试中心和各省(区)市教育考试院近期先后颁发了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或《考试说名》,变化有大有小,但都是形式上的变化;而本质并没有变化,也不会变化,因为这是被高考的环境、条件和任务所决定的。
打个比方,在语文试卷这张餐桌上,摆放着各种样式的馒头:大的、小的、方的、圆的、长的、扁的……但无论何种样式,本质都是面粉蒸制的食品。语文学科有四个环节:听、说、读、写。高考语文是笔答考试,不考查“听”和“说”,只考查“读”和“写”——即阅读和写作。
高考阅读类试题的本质可以从两方面认识:
其一,高考试题采用的文字,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本质特征都必然是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交织的。这是不以命题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
其二,无论解答何种题目,根本原则就是将交织在一起的两类信息——重要信息(答案信息)和次要信息(干扰信息)——分割,聚焦于重要信息。
这一本质不会改变,高考语文阅读解答题目的基本方式也就很明确——聚焦。说得具体一些,就是“检索•加工”。
一、阅读基础
语言运用和表达的题目,也是阅读类题目,只是所用文字材料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这些题目具有同现代文阅读相同的规律,可以说是现代文阅读的基础。解答题目的基本方式为“检索”或“检索•加工”。这里举例说明。
㈠成语使用
[要点]①成语:调动积累,明确成语适用对象和感情色彩;②使用:就语境相应对象和感情色彩,检索聚焦判断依据的词语。
[例1•2013年全国课标一卷•13]下列各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