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60字。
新诗欣赏与仿写
教学目标: 1、让大部分学生对新诗产生兴趣
2、使部分学生入门新诗创作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们对新诗没什么接触,入门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这次我所引到的诗几乎都是短诗,因为没有课件,长长的诗写起来费时。)
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凉
之所以连标点也没加,是让我们的读者以最大限度的自由去选择一种语境尝试读懂它。但实际上由于这组语词的排列形式是一行完成的,你肯定还是最容易受平时的散文阅读习惯影响,将此组语词读成一张普通便条罢了。
下面将此串语词按作者的表达意图以分行的方式排列如下:
我吃了
放在
冰箱里的梅子
它们
大概是你
留着
早餐
吃的
请原谅
它们太可口了
那么甜
又那么凉
一分行就不同了,文体语境有了限定,你就将它与散文语言区分开,把它当成诗读,读出了诗中清新、幽默、愉悦的生活情调。这首诗的题目是《便条》,美国乡土派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所写。
“言语一分行,读的人知道是诗,就会立刻引起一种场效应,这种场效应甚至能使散文的语言产生诗的效果。”可见,分行竟可使一组纯文本语词产生新诗的文体审美特征。
现代新诗诞生不久,闻一多先生还敏锐地发现新诗的分行带来了诗行排列的视觉审美效果,是中国诗歌原有审美特质的一次突破。他说:“在我们中国的文学里,尤其不当忽略视觉一层,因为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候,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原来文学本是占时间又占空间的一种艺术,既然占了空间,却又不能在视觉上引起一种具体的印象——这是欧洲文字的缺憾。我们的文字有了引起这种印象的可能,如果我们不去利用它,真是可惜了。……如果有人要问新诗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回答他:增加了一种建筑美的可能性是新诗的特点之一。”中国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下面我们来读当代诗人贺海涛的诗歌《木材厂印象》:
雀鸟
在
高高的圆木堆上
盘旋
电
锯
在
响
此诗控诉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其建筑形式颇为讲究,有审美性质。你看,它多像一棵挺拔苍劲、枝叶稀疏的老松,雀鸟栖于树巅,而电锯之声正“响”在树脚。看来,雀鸟覆巢之危,只是旦夕的事情了。形式于内容相得益彰。具有一种视觉审美效果。
不过,当代诗歌“是以追求声音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作为其首选目标的。每一个诗人都渴望传达他自身那独一无二的声音”,尽管当代诗人西渡也认为“探索新诗的格律化形式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在诗歌写作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诗意的锤炼和节奏的控制”。但中国现当代诗歌分行情况比较复杂,尚未形成带有普遍意义的样式,大多只是保留了西文诗分行形式的外壳,而西文诗关于音组的分行理由只是现当代新诗分行的理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