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错误原因剖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9/23 20:09: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600字。
诗歌鉴赏错误析因
一、 先入为主,妄加推断。脱离诗歌本身,全凭主观臆断,导致对诗歌思想内容分析不当。
生查子·独游西岩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
(2)简要分析“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分析:诗中“偃蹇”“唤我”可看出青山傲慢和对我情意,“本在天高处”“听读”可读出月亮的高洁和对我无言的安慰,而《离骚》则暗含着诗人与屈原一样的情怀。但许多学生没有认真去理解诗中的词句,造成对诗意的误解。
答:(1)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是诗人想像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而又纯洁,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
(2)“夜夜”表非止一夜,“听读”写明月默默地听着词人读《离骚》。诗句表现诗人被贬独游的孤独、忧愤,对明月相伴的感谢之情以及和屈原一样的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
二、 就诗论诗,分析不深。单从诗句去分析,不能联系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诗歌风格等方面去体味,从而不能真正读懂诗歌的深层内涵。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 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 明年谁此凭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