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00字。
书海无涯,乐作舟——关于中学生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乍浦中学 潘媛 Tel:5525489 邮政编码:314201
电子信箱:selene 560919 @ 126.com
内容提要: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生存和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而处于高考压力重负之下的教师为追求升学率常常会不由自主的重技能轻人性,将有人情味的语文课堂变成技能训练场。阅读过程中,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被牵着走。阅读变成苦差事。本文从尊重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入手,提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并给出几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倡导学生不拘一格,自由阅读,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阅读中探索求知,感受读书的乐趣。
关键词:阅读兴趣 主体 不拘一格 自由阅读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掌握和利用信息成为决定生产力和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而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便是阅读。阅读教学成为培养中学生适应未来需要的重要途径。然而,阅读教学的漫漫长路上却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古往今来,无数读书之人,一直传唱着“读书苦,苦读书”这样一首单调而无奈的歌。而今,高考的重负又加重了这苦的滋味。虽也不乏教者“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谆谆教导,但教师“讲”风长盛不衰,学生的阅读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剥夺,长期处于观望地位。书中的精神食粮纵有千般好万般美,不给学生品尝的机会,无疑于让学生吞咽别人嚼过的美味;而在学生阅读之前或进行种种限定或加之以功利色彩,仿佛又是让学生带着枷锁跳舞。这样,茫茫书海,成了无边苦海,毫无乐趣而言。教师怎能将阅读教学进行到底,学生又怎能将阅读进行到底呢?我曾对此进行过查,大部分语文成绩差的同学,不是因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对阅读缺乏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将学生的兴趣持续下去,将成为教师引导学生书海泛舟,乐此不疲的重要方式。
一.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学生获得知识的心理过程要经过“注意——期待——探究——行动”这样几种心态。因此阅读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目标实施,应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心理流向,把激发兴趣放在首位。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采用多种各样的导入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感知文章,体验作者的感情,品味语言的妙处,陶冶自己的情操,形成自己的审美能力。
1.“温故知新”导入法。
从学生的心理角度,一般来说,他们对学过的、较为熟悉的知识是津津乐道的;从教学的角度,此种方法可使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比如:《我的空中楼阁》的导入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