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时,约3050字。
桃花源记
云南省江川县大街镇浒学校(中学部)李忠明
创意说明
朗读训练。这是一篇难得的美文,文章语句生动浅显,读来琅琅上口。不妨将此文作为朗读训练的材料。在朗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意境,在朗读中品味作者的理想意趣。我们要有理有序地实施朗读,可以用多咱形式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之想读、好读、乐读。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所反映的社会理想。
2、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3、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自学,教师从旁启发点拨,同时加强诵读练习,增进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情认识。
2、在学生粗通内容大意后安排创造性的诵读练习,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重点、难点及活动突破
◆重点
1、了解本文的叙事线索,学习其曲折回环、悬念迭起的写作特点。
2、恰当地评论《桃花源记》的社会意义。
3、学习几个文言副词,了解文言文中主语的省略。
4、加强朗读练习。
◆难点
认识作者在文中所反映的思想感情。
◆ 活动突破
1、加强朗读训练,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句流畅、音韵铿锵。
2、指导学生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一、以情致导
人们常说,青年时代是一个多梦的时代,同学们,在你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一定也有不少美梦吧。我国东晋时期有个叫陶渊明的诗人,他也做过一个美梦。他梦见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二、初读·感知
(一)朗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
②读完后理出难解的字词句。
2、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点:渲染情感并营造朗读氛围。
点拨(老师边点拨边做示范):(课件展示)
(1)字音要读准。如“便要还家”中“要”读“邀”,不读“耀”;“骥”读“记”,不读“义”;“此中人语云”中“语”旧读玉,现不作要求。
(2)句读要分明,课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衬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如:“①问今是问世” 读得略平缓;“②乃不知有汉,③无论魏晋。”加着重号的调应重读,语调稍慢;读得有起伏;第①句与②③句间停顿略久,②③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能较好地读出感情意味。
3. 自由试读。
要点:酝酿阅读情感。
4.个别同学读。
教师要及时评价、纠正读音错误和朗读技巧,不明显的句读错误暂呵不予纠正,留待下面的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