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00字。
绍兴县鲁迅中学200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共 2 张 时间 120 分钟 满分 100 分)
命题人:宋梅梅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根据课文默写填空。(8分)
(1) 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
(2) 东风不来,_____▲____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3)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___▲____。叶子出水很高,___▲____。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___▲___,____▲____;正如一粒粒的明珠,___▲___,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4) “群臣吏民,___▲___,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___▲____,___▲____,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____▲____。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5)父母之爱子,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或拼音写出词语或汉字。(3分)
(1) 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fǔ yǎng___▲___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qiān mò___▲___。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yóu mù chěng huái___▲___。(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2)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pái huái___▲___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___▲___林愈静,鸟鸣山更___▲___。”(季羡林《清塘荷韵》)
3.文学常识填空。(2分)
(1)本册第一单元课文中有三位浙籍作家,他们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体著作。
4.请将下列句子或短语重新排序使其连贯,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2分)
山上有一片浅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___▲___
(1)树好比人的姿态 (2)苗条或婀娜 (3)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 (4)花好比人的面庞 (5)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5.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当,请在括号内各填写一个合适的成语。(3分)
(1)“神六”的发射成功,举世注目。费俊龙、聂海胜的家乡人民更是弹冠相庆。( ▲ )
(2)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68年前的那场空前绝后的“南京大屠杀”。( ▲ )
(3)超级女声来绍演出,万人空巷;电影《鲁迅》在鲁迅电影城上映之际,却门庭若市,实在令人感慨。( ▲ )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2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第6-9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缒:___▲___ 济:___▲___
7.下列每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敢以烦执事 阙秦以利晋
B、既东封郑 郑既知亡矣
C、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何厌之有 君之所知也
8.烛之武不仅成功说退秦师,还取得了秦国的帮助,从中可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3分)
答:_____▲_____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答: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第10-13题。
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钟鼓。三年苦心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味禁珍,衣禁袭,色禁二。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以视孤寡老弱之溃病困穷颜色憔悴不赡者,必身自食之。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曰:“愿一与吴徼天之衷。令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