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50字。
浅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活动
作者:朱毅力(福建省厦门市白马中学)
摘要:课外阅读活动对于中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课外阅读活动应抓住学生的阅读心理,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循序渐进分阶段地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善语文知识结构。
关键词: 阅读心理 课外阅读资源 无意识阅读 有意识阅读
人的一生是阅读的一生,阅读的一生是积累的一生,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大量的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国外阅读研究中有一种“杰克现象”:一个叫杰克的学生在学校被老师们认为缺乏阅读兴趣,他常感到课文太没味道、不精彩,然而在家里父母却埋怨他过分迷恋阅读,以致于一份杂志、一份旧报纸,甚至一页广告他都百看不厌。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中提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课外阅读可说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源头活水”。
生活阅历与情感体验的增多,使学生在天真活泼上增加了关于生活与成长的烦恼;生理与心理的成长,使他们处在青春期十分迷惑的阶段,价值取向渐渐的显山露水。种种转变使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处于一种非稳定的状态:学生在阅读的兴趣、关注、需求等方面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而且很容易受到群体心理氛围和风气的影响。语文老师应做好积极的引导。《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传统的教学占据了学生太多的时间,学生缺少对阅读对象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教师应该把阅读的时间更多的还给学生,强化学生“自主”意识与“合作”意识的阅读。
下面谈谈笔者在开展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几点做法。
一、 大力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
“课内的海明威没有课外的海明威精彩。”(阅读学家卡罗)课外的天地是无止境的,
也给了学生畅游的机会。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直接面对课外阅读材料,笔者对每周的语文课程作了微调,把其中一节语文课专门设置为“课外阅读”课,把学生从繁冗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课程标准》)笔者把这一堂课外阅读课的活动地点放在学生阅览室,创设一种和谐安静的学习氛围。在阅览室里,学生既拥有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又可以在特殊的阅读环境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览室里带有约束性和开放性的阅读背景,也十分有利于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活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先到阅览室对书籍、杂志、报纸做好大致的分类:娱乐类、情感生活类、故事类、科普类、学科知识类、新闻类。这样可以大量节省学生查找书籍的时间,有利于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阅读上。
学校图书馆是学生阅读材料的主要来源。笔者鼓励学生每个学期到图书馆借阅四本图书,这里丰厚的图书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各种阅读需求。丰富的文学宝库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
此外,为加强阅读材料的时效性,班级设立了图书角,学生每人借一本书给班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