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00字。
组织者、引导者、对话者——谈阅读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安新中学 张重阳
摘要: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以“人本”精神贯穿于阅读教学之中,传统的教师权威角色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在教改中是几多迷茫,不知将自己定位何处。本文试图给教师重新定位,确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对话者的角色,并对其原因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程改革 组织者 引导者 对话者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进行阅读教学一直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更注重语文阅读教学,并给予其全新的阐释: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这些新的理念旨在打破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新理念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积极的适应新课改革,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找准自己的位置。在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做好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引导者、对话者,否则,“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就是一堆空话。
一:教师是阅读教学的组织者
阅读教学,首先作为教学,必须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在一切教学中,教师首先是以组织者的角色出现的。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和调整,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进程及结果的测评,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严密的组织与安排。在组织教学这一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课堂教学组织协调的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和教学的效果。因而,教师首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然而,阅读教学又有自己的特色。阅读是读者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对文本进行阐释的过程,因而,文本具有无限的生成可能性。这就决定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面临着几十种不同的情感,几十种对文本不同的体验,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也因此丰富多彩,但同时又使其具有复杂的不可预测性。课堂上,教师可能遇到学生提出的这样或那样的想落天外的问题,使语文教学带上了不同于其他理论性学科的教学的色彩。理论学科,如数学,生物等学科,其知识体系是客观的,理解的,但它们无论怎样被讲解,都是万变不离其宗。而语文阅读教学,虽然是理解的,但更多的是体验的,是带有情感参与的主观感悟。因而,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阅读教学的组织不仅要注重语言文化知识的传递,更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感悟。如何使学生既学知识,又有感悟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是个优秀的教学组织者,在教会学生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把握学生的体验走向,有效的组织教学。
那么,语文教师能否作到这样的教学组织者呢?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因为:首先,语文教师的阅历丰富。从常理来说,语文教师都年长学生几岁,都有比学生丰富而深刻的人生体验,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过来人”。这使教师易于把握学生的情感体验,易于组织课堂教学。再次,语文教师受业在先。受业先后,乃是为师标准之一。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