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新高考语文试卷结构一览
- 资源简介:
约9260字。
2017最新高考语文试卷结构一览
[阅读说明]依照最新消息,特此利用往年试题组装2017新高考语文试卷结构,以资参考。 试卷与往年不同处,用红色特别标出!所谓最新消息,以网上流传的“试卷结构修订”为准。
1、本次高考的调整,增大了阅读量,必定会导致部分学生做不完试题,也就自然而然提升了语文的区分度,所以训练速读的能力势在必行。另外,三篇现代文放开头,对于试卷结构也是一次革命,更加接近上海卷。
2、本次提升了选择题的比例,是由于阅读量太大造成了后果,所以也要更加注重选择题的做题方法。文学类文本必须迎难而上。
3、由于网上消息有限,以下组题仅供参考,各大题的分值暂时并没有确切消息。
2017年高考语文科题型示例
全国课标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