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主动式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阅读教学模式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 主题<br>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 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br>
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 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 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br>
3、面向全体, 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 课堂教学中要保证每个学生得到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尊重每个人的发展权利, 努力开发每个人的发展潜能,使每个人都能发展,都能成功。 这是“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的体现。 “后进生”与优等生在人格上是一律平等的。 由于某些“后进生”往往有些自卑心理,因此在人格上特别也需要尊重, 更应 该千方百计地树立他们的自信心。<br>
4、全面提高,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小学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 因为语 文教学的任务是多维的, 既包含发展语言这一基本任 务,又包含提高思想,陶冶情感的任务, 还包含良好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和习惯的养成。当前,兴趣、习惯、 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问题较多。<br>
5、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 学习是学生学,发展是学生发展,只有学生自己想学习、爱学习, 才可能会学习,才可能学好。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习的动机, 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愉快教育, 成功教育是实施主动发展的必由之路。<br>
二、目标<br>
1、“阅读教学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 本模式以高年级一篇讲读课文3节为例, 以自学能力为目标,统帅3课时的教学设计。<br>
2、通过3课时学习,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文章中心思想,受到情感熏陶;认识单元训练重点, 通过语言文学训练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并掌握学习方法;在良好习惯, 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得到训 练。<br>
3、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努力营造人人动脑想、动耳听、动眼看、 动 口说、动笔写,人人成功的课堂教学。<br>
三、条件<br>
教学方法是条件要素中最有力的因素。 方法来源于教育教学思想,更新观念实为首要。<br>
1、学生观。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主动性。 每个 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师要不断了解、 分析学生的差异情况、因材施教, 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 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生动、 活泼、有求知欲、有创造力的个体;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 在绝用 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的“加工”。<br>
2、质量观。不把以前考试分数、 平时课堂答问正确与否,作为衡量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 要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等综合起来评价学生。 只要与自己比,在某一方面有些微进步,就是好学生。<br>
3、教学观。 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实现,重视多维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强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注意学生创造能力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使全体学生人人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br>
4、师生观。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 的发挥,有赖于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信任: 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 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发展 的潜能,都有进步的愿望,都有追求知识、 追求真理的本质。 尊重:教师应把学生真正作为一个成长着的主体看待,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维<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