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60字。
体验式阅读教学,让语文课鲜活起来
浙江省嘉兴市清河中学 高渊峰
内容提要:本文从语文课情感缺失的现状出发,提出在语文课实施体验式阅读教学,给课堂注入情感,还语文课堂鲜活,还语文课独有魅力的看法。文章主要从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概念、特点、作用几方面进行阐述。
某课堂上。老师正执教《白杨礼赞》。课堂内容设计得很好,重点、难点突出,可老师语气平淡,神情淡漠;台下学生也一样神情漠然,一派萧条沉闷的景象。
又一课堂上。课题是《醉翁亭记》。老师正摇晃着脑袋津津有味地分析字词篇章;台下学生忙着笔记,但脸上依旧是神情漠然,一片迷惘。
......
语文课可谓姿态万千,但诸如此类情感缺失的现象却相当普遍。应试化、技术化使语文教学失去了自由、自我、自尊;机械化与模式化又使它失去了本真与个性。一个本应是最艺术化,最富有情趣的鲜活的领域,却变成了枯燥、乏味、甚至讨厌的代名词。要找回语文教学的本真与个性,就必须注重情感,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语文课鲜活起来。
华师大语文教育家方智苑先生说:“最好的阅读境界是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方教授的话一语中的地指出了语文阅读中体验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要重视体验的运用,只有让学生体验了,我们的教学才能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一堂触动学生心灵的阅读课一定是鲜活的,它会让学生心有所感,智有所启,情有所思。
一、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概念
体验,不同于经验,它不仅仅重视主体的心理结构,而且在经验的基础上更注重主体与客体合一的动态建构。也就是说,它是亲身经历,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的一种活动。
阅读,是作家体验与读者体验相融合的一种历史性交流或对话。这种交流不是他们的现实个性的交流,而是通过作品进行的体验与体验的交流,即作家在创作中与读者进行意念的对话,读者在接受中创造地体验作家灌注进作品的体验。
而体验式阅读教学,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阅读文本,通过自己的体验,把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阅读对象变成首席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的语文教学活动过程。
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特点
1、学生是主体
体验强调的是“先行后知”,只有参与了,才会产生美妙而深刻的感觉。因为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得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20%;但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得80%。而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是一群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体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作为教师,要努力体现学生在阅读时的主体地位,从而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亲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部世界的绚丽风光,进而追问和探求课文的意义世界。所以,体验式阅读教学可以是学生深情的朗诵、生动的讲述、激烈的辩论、慷慨的陈词,也可以是自编自演课本剧,也可以是观赏影片,也可以是工地上的观察、工厂里的实践、乡村里的漫步、校园里的运动……所有这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