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1/11 16:05:2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1130字。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
  【考点:分析综合】
  【预设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散文的结构
  2、掌握概括散文主题的方法
  3、掌握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
  4、能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分析作品结构
  活动一:回顾旧题,思考结构脉络和构思特色题的区别?
  1、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脉络。(6分)(《别急,哈尔施塔特》)
  答:先由人们的问题引出对古镇的探访;
  再进一步从不同角度考察古镇,思考原因;
  接着转向与中国国内复制热的对比;
  最后表明态度,呼应开头。(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2、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色。(6分)(《水乡戏台》)
  ①将叙写主体“戏台”放在地域、历史、文化的背景下描写;②以“戏台”为贯穿全文的线索;③结构上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由实入虚。(6分。每点2分)
  当堂反馈:
  鸟 群
  高亚平
  ①又是一个金风送爽的季节,我携妻带子回到了故乡。原野上,一丘丘成熟的水稻、苞谷、大豆散发出一种诱人的清香。农人们正在修车磨镰准备秋收,孩子们在乡场上玩耍,一群群的鸡在田畔渠头觅食。我望着眼前这些熟悉的场景,心里感到异常亲切。然而,于我的记忆中,似乎总少了一些什么,是什么呢?是鸟群。那种一到秋天,便一群一群的,于空中盘旋起落呼啸而过的鸟群。
  ②在我童稚的心灵里,在我少年无羁的记忆里,鸟群实在是一种令人陶醉的景观。
  ③我的家乡在樊川的腹地,它南依终南山,北靠少陵原,东傍一片丘陵,西依神禾原。川地中有无数的溪渠沟汊穿流其中。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水丰地肥,林木丰茂,是鸟类栖身觅食、繁衍生息的理想所在。记忆中,少年时代家乡的鸟似乎特别地多,房前屋后,水湄旷野,到处可见到鸟儿们飞翔的身影,觅食、嬉戏的踪迹。我家的门前是一道小溪,缘溪边生长着两排高大的树木,树木多为白杨、榆柳,也有一棵苦楝。树木的顶端有许多鸟窝,小巧玲珑的斑鸠窝,棕色硕大的喜鹊、铁老鸦窝,还有白鹤窝、黄鹂窝,以及一些不知名的鸟窝。至于燕子和麻雀,它们的窝多筑于人家的檐下屋内,树上找不到它们的巢穴。因了这个缘由,故而,我一年四季可以听到鸟儿们的鸣啼。
  ④春天,草木萌动,乡间便是一片欣欣向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燕子、大雁北迁,它们开始忙碌筑巢。杜鹃声声,黄莺乱啼,麻雀亦叽叽喳喳,让人觉出一片盎然的春意。我常常于酣眠中被窗外树木上的鸟鸣声惊醒 ,睁眼一看,外面已是一片明媚;阳光已越上了窗棂,爬上了树木梢顶。这时,我的心情便无限愉悦,穿衣、起床、吃饭。邀上小伙伴们,奔向原野上拔猪草,游玩嬉戏,找鸟窝,掏鸟蛋,或用自制的弹弓打鸟。鸟往往罹弹而殒,鸟蛋也往往被我们从树洞鸟窝中摸出,这些都被我们用湿泥裹了,放在火中烧透烤熟,洒上从家中偷出来的盐巴,分而食之。那种甘美、醇香,让我至今难忘。
  ⑤一首外国歌谣这样唱到:“夏日来了,令人回忆。”其实,令我回忆的鸟群,在家乡的夏日里是绝然看不见的。这并非鸟儿不多、不能成群的缘故,而是因为鸟儿们这个季节正忙于繁殖哺育后代;或者耐不得炎热,藏进绿树丛中。整个夏天,其实是鸟儿最多的时候,它们不扎群,亦不大鸣叫,只是在蓊蓊郁郁的树林里飞来飞去。只有到了傍晚,百鸟噪林的时候,你才可感到鸟儿的繁多,鸟群的庞大。一次,我和几位伙伴在树林中找蝉蜕,耐不得鸟儿的聒噪,我随手捡了一块石头,向树枝间使劲扔去。随着一声哀鸣,一只麻雀便若一片骤遭虫蛀霜打的树叶一样,从树枝间掉了下来。受惊的鸟儿“轰”地一声飞向天空,霎时间,鸣声一片,黑了头顶上的一片天空。
  ⑥然而,最让我痴迷的还是家乡秋天原野上的鸟群。
  ⑦几场秋风、几场秋雨之后,故乡的原野上便是一片金黄了。于丽日下,于澄明的碧空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一道魅人的风景,那就是雁阵。大雁们排着“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队伍,嘎咕嘎咕地鸣叫着,从我们的头顶飞过,由北而南,渐去渐远,以至于无,令少年时代的我,生出无限的畅想。而呼啸的麻雀群,若风暴骤起于萍末,在庄稼地的上空,在乡场,刮来刮去,亦让人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有时,麻雀群停驻在十几棵光秃秃的树上,树上便立刻像长满叶子。这些叶子在叫嚷着,吵闹着,让人觉出一种无限的生意。至于灰喜鹊,它们往往也在这个季节一大群一大群地从村庄的上空飞过,从原野上飞过,不知从哪里来,亦不知往哪里去了。还有一种鸟,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专门吃柿子。也是大群地来,每次来,家乡的柿子便会遭一次劫。但家乡人似乎并不恨这种鸟,有时在摘完柿子后,往往还给树上留下几个,供这些迟来的鸟儿们吃。
  ⑧曾几何时,家乡的鸟群在我们不知不觉间消失了。生态的破坏,环境的变迁,使河流干涸,树木减少,鸟群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供栖身、生存的家园。现在,家乡广袤的原野上偶尔还能见到麻雀群。但在我看来,亦没有记忆中的庞大、壮观了。若干年后,连麻雀们是否也会弃我们远去?我说不清楚。社会在进步,人类在繁衍,但我们谁愿意面对一个没有鸟群的明天呢?站在故乡的土地上,我翻捡着少年时代的记忆,于心灵深处默默地呼唤:归来吧,我的鸟群!
  1.本文围绕“鸟群”展开叙述,条理清晰,请具体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
  答:开头写回家乡不见鸟群的怅然若失——接着回忆家乡春天和夏天的鸟群“令人陶醉的景观”——再写秋天的鸟群最让作者“痴迷”——最后表达作者对家乡环境被破坏、家乡鸟群消失的忧思。
  归纳总结: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以在散文阅读时要抓住散文的特点,从“形”入手,以“神”贯之。
  1.找“形”。逐段分析,概括段意,找全“形”。
  2.理“形”。梳理“形”间关系,理清线索(时间、地点、事物、情感变化等)。
  3.缀“形”。由“形”明“神”, 依照主题,清理思路。
  答题模式:
  文章先写……然后写……接着……最后……(首先……其次……再次……最后……)
  构思特色可从结构上、选材用材上、表达方式上、表现手法上四个角度分析。
  答题时应该考虑散文在通过什么线索和结构来组织材料,从什么角度来展开内容的叙写等环节上所作的独到的选择和安排。
  活动二:回顾旧题,思考答题时的注意点。
  分析第③段和第⑤段在行文中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壁画》)
  第③节由描绘唐壁画过渡到描绘唐美人,(1分)直抒胸臆,为下文对唐美人的描绘奠定了基调。(2分)第⑤节友人对千年美人的惋惜,引起了下文对美人老的悲喜两种情怀的议论,(2分),使文章由抒情转入沉思。(1分)
  典题演练
  《耽在磁器口的光阴》
  向狸狸
  离开重庆已有三年,我仍不时想起那个湿漉漉的城市,想起清晨中的南山,想起沙坪坝广场上黄昏里的行走,想起我的烟雨迷蒙的磁器口,永远的磁器口。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