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课时,约4220个字。
十八、吆喝
惠东县教育局 万拥军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招徕(1ái):招揽。 铁铉(xuàn):古代扛鼎日器具
囿(yòu)于:局限于;拘泥于。 秫秸杆(shújiēgǎn):去掉穗的高梁杆。
合辙押韵(hézhéyāyùn):这里指押韵。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
饽饽(bō): 馒头或其他面食,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
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吆喝(yāohe): 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隔阂(hé):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吹嘘(xū):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馄饨(húntún):面食,用薄面片包馅儿,通常是煮熟后带汤吃。
(二)深入调查: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或旧时生意人调查过去人们吆喝的内容和声调,做好记录或录音。 每人模仿一两句旧时的吆喝声,以备在课堂表演。
(三)朗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二、课堂活动(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积累知识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是北京人,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用____________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的____________,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____________。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交流。
(2)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共14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 至 段),总写旧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发出的种种音响。 第二部分(第 至 段),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
“一年四季”。
第三部分(第 至 段),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
2、句段品读
(1)朗读课文第1至3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能说出文章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重点写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②课文第一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各是什么?
(2)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①作者在这里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想想这两个层次如何划分?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学生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