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400字。
对联格律五要
对联格律五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平仄相谐。
一、字数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特例:绝情对
袁世凯 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上联‘袁世凯’三个字,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寓意: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此联被称为“绝情对”。类似这种字数不相等的对联十分罕见,只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运用。
二、内容相关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联意)应当关联,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幅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比如:
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此联在平仄、词性方面基本对称,但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上联是化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苜蓿》句:“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下联则是一般春联句,两者没有互相的联系。
上下联内容的关系大致分为两种:
正对:即上下联立意相近,如:
觉行圆满
功德庄严
反对:即上下联立意相反,如:
心平积福
欲重招殃
另外,上下联内容之间还存在各种逻辑关系,常见的有并列、连贯、递进、假设、条件、转折、选择、因果、目的等。
容不关联或关联牵强是大家即兴对联常犯的毛病,值得注意!
内容不相关特例之一:无情对
“无情对”的基本规则是:上下联逐字逐词对仗工整,但内容毫不相关(或有似是而非的联系),上下联联意对比能造成意想不到趣味性。
此处仅举数例,供联友玩味。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相传“无情对”为清代张之洞所创。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以当时人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对之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尤其是张之洞的对句,以口语对诗句,更显出乎意料之趣味。)
白日放歌须纵酒
黑灯跳舞好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