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20个字。
在兴趣中厚积 在合作中薄发
南桥中学 戴军花
近几年来,有关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问题引起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随着二期课改精神的推进,这个热点的意识越来越明朗,被教育界称为“研究性学习”。它的提出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贯彻教育教学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研究性学习”系列活动也紧锣密鼓地开展着,笔者也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的指导工作,开设了《你了解孔子吗?》的课题。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投入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让笔者感动,同时在活动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大部分学生眼里,古代是个怎样远古的时代,当时的文学作品既难懂难记又难学。因此,只要说起文言文学生就皱起了眉头,碍于考试没办法只有硬着头皮读、听、记那些“之乎者也”。学生“恶屋及乌”,对古代的人物也是敬而远之,能不读就不读,能避开就避开,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究那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如何接通古人、古诗文与时代的源头活水,架设古人、古诗文与与当今学生生活的立交桥,惟有让古人、古诗文迷住学生,也就是要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灵动的思维火花,让学生产生对本不十分在意的学习内容产生内驱力和向心力?古人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说法,衍化成“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将会别有一翻洞天。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迷住学生,就是要吸取古人所谓“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的教训,用新颖有趣的内容抓住学生的眼睛、耳朵,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拴住学生的手、心,让学生欲罢不能,自觉地去寻找、积累,去探索、研究,进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就是兴趣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