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课后总结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二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2/20 20:45:5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368字
正如王安石浏览褒禅山不能尽兴、遗憾而归一般,我讲完这篇课文以后在留有遗憾之感这方面产生了共鸣。整堂课的讲解让我觉得不尽人意,或者可以说自己有好多东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王安石游山没有竭尽全力,因半途而退而有所遗憾,我则因备课过程中能够尽力可在讲课过程却没能发挥而遗憾。王安石能够从遗憾中总结出为人和治学的道理;我也应该学习古圣先贤,对自己有所反思,总结一下失误的教训,并此来警戒自己、鞭策自己,踏着古人的足迹前进,让自己在失误中成长起来。
从整体构思上说,我对这篇文章的设计是完全按照教学大纲中对文言文的要求而来的,主要的着眼点在于对文言词语的把握上,特别关注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这两文言现象。希望学生们能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掌握本文中出现的这两类现象,此外还要注意吸收本文其他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要想讲好一节课,一定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这是我深知的,因为这一点对我们语文学科来说更为重要。在备课过程中,我几乎对本文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进行了这样的工作,而且对需要的掌握的内容我都做到努力去回想以前学过的与相关或相似的知识,在课堂上帮肋学生回忆、联想,进而掌握这个知识点。
课堂活动提倡学生的主体参与,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大胆放手,尽量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兴趣,掌握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思维,培养情感,学会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积累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经验。这是我理想的课堂效果,但在实际发挥中却没有达到我预想的目标,在组织学生课堂活动上我有所欠缺。一切设想都很完美,实际发挥却是出乎意料的。这证明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还有好些东西需要学习、有待提高的。这是我日后工作中向他人学习的重点。现在仅就我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谈谈我对文言文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课堂活动这一点的认识。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处于导演角色,应努力组织好本堂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与指导之下学习并且有所收获。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我曾设想通过回顾以前的知识来引发学生用脑思索来加强记忆与掌握。在讲授这篇课文时,作为教师的我没有“导演”好学生的活动。主要原因在于自己过于紧张,以致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对知识的回忆与扩展也不理想。比如,在讲解“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句时,有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即“乃”在此句中表示判断的作用。这是古汉语中判断句的一个典型,即副词“乃”“则”“即”“皆”表示判断的一种类型。这样讲解确实理论性太强了一些,如果能够举出一个这种类型的、大家还比较熟悉的例子就好了,学生们在接受起来就比较轻松,而且从学生心理上看通过以前的知识掌握这一类型的用法也是比较有成就感的。可是当时在课堂上我却没有举出事例。其实,在备课过程中关于这方面的例句我是准备了的,但却由于自己的紧张而忽略了。我准备的例句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初中学习过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此则岳阳楼之观也”,这句中是用副词“则”表示判断的。这样一来抽象的理论就转化为了实际例句,大家也能通过对这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