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案3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2/22 17:42:4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430字。重在人物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教学目标:1、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探究拓展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今天我们来看《烛之武退秦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三个人物形象。 
二、 第一个人物——郑伯。 
1、找学生读郑伯说的话: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后让学生说对他的看法。 
(大部分同学会说郑伯是一个礼贤下士、从谏如流的君主。) 
启发学生们是不是还能有别的理解:他平白无故的怎么礼贤下士起来了呢? 
让学生们想一想郑伯和勾践有什么共同之处。(二人都是事到临头才开始求贤。) 
2、让学生们品味他的话:“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言外之意就是:你出来干活,是帮我的忙也是帮你的忙,你如果不肯帮忙,对你也没有好处。 
话里含有威胁的意味。 
再想一想秦晋攻打郑的原因——当年慢待重耳,可知郑伯是个目光短浅又自私的人,如今来求烛之武,也不过是临时抱佛脚罢了。 
3、从郑伯身上可得出什么教训? 
启发学生思考,找人回答。 
明确:一定要不断挖掘和重视人才,不要等到危机出现后再重用人才。 
三、 第二个人物——佚之狐。 
他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吗? 
1、 找学生读佚之狐的那句话: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让学生谈对佚之狐的看法。多数学生会说这是个伯乐。那么请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他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吗? 
据史料记载,说服秦伯的初定人选是佚之狐,佚之狐也未必不能劝退秦师。但他为什么自己不去而举荐了烛之武呢?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的狐味太重。只身入虎狼之地,能否说服秦伯谁也不敢打保票,稍有不慎,惹恼了秦伯,自己掉了脑袋不算,还可能被牢牢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后人指指点点。抬出烛之武,既能提高成功的几率,在成就烛之武的同时自己也落个“伯乐”的美名。所以说他是一条狡猾的狐狸!
2、通过他的话,我们可知他对烛之武是很了解的。那么既然他知道烛之武这么能干,为什么到现在才举荐呢? 
让学生分析他这是一种什么心理。明确:嫉妒、红眼病。 
四、 第三个重点人物——烛之武 
1、 关于烛之武 
书上的记载:正史上对他的记述除了《左传》这些文字外,别处似乎很难找到他的名字了。 
《史记》里有简单的几句:“郑使人言穆公”、“乃使人私于秦”、“乃间令使谓秦穆公”。“人”“使”二字使烛之武成了无名英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