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中抒情方式景情关系辅导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2/26 15:51:4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课时,约8200字。
景与情的关系
教学目标:鉴赏品味诗歌的表现手法之“诗歌5类”
教学重难点:分析鉴赏诗歌的五种主要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总结法、讲练法
课时安排:2课时(知识讲练1课时,  巩固练习1课时)
       1课时) 
  二、内容概述
《书》云:“诗言志。”即是说,无论什么诗,最后都是用来抒发感情,用来表达志向的。从表达的途径上来讲,一是不借助外物,直接来表达,即直抒胸臆类;另一种是借助外物,间接地来表达,即间接抒情类。
     从诗歌创作的实际来看,第二种即借助外物来间接地表达感情在诗歌中所占多数。因为,诗是含蓄的,诗人总要借助外物来表现内心的情感,或物、或景、或事、或古迹,所以,根据诗人借助的外物的不同,我们又可把借助外物来间接地表达感情的诗歌分为“借物、借景、借事、借古迹”4类。
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要点阐释 
    (二)借景一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人相通处
1.对于诗词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点:
①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听觉、视觉、触觉等的变化。
     ②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④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2.诗词中主要的两种景和情的关系
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
(1)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是一种正衬的关系。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写出了清冷的水乡秋夜,让人感到的是一份凄凉。而这正与诗人那颗羁旅在外的孤寂的心灵相应。
(2)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以乐景写哀情。
杜甫《绝句》
江碧鸟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