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读生活,乐著文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3/11 17:38:4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00字。
巧读生活  乐著文章
长沙市雅礼寄宿制中学   彭 纯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在语文教育高扬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今天,此话或许能再度激起我们对作文教学的反思。
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老师出题,学生做,学生们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他们想说的想写的,老师往往不让说不让写,特别是参加高考时,老师们更是再三强调:不是你自己很有把握,就千万不要写那些你自认为标新立异的文章,我们的作文最好是开门见山地表明自己的观点,阅卷的老师可没有那么多时间与你兜圈子。于是,“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法,“卒章显志、首尾呼应”等踩分技巧,纷纷塞进了学生的脑袋。学生们经过苦思冥想交上来的作文,却往往是一些七拼八凑、面目可憎的“无病呻吟”之作。老师们开始摇头叹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地教,他们就一点都不开窍呢?
这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而学生更是千差万别,为师者有没有想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呢?既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就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今天,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无疑给我们在一线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作文教学,不仅仅是老师向学生传授“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写作技巧的过程,更应该是师生互动,心与心交流的过程。如果老师自己对生活都缺少感悟,情感单调,想象力不丰富,我们又怎能奢望他教出来的学生会笔底生花呢?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长处,作为老师只要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情弦,就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学生们容易接受也乐于实施的作文教学法, 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解读生活,化难为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解决写作难的问题,就得先解决素材问题。若能把语文的外延扩展到生活的外延,从生活中去挖掘写作的金矿,就一定能迎刃而解。
我把“生活”分解为三个部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要求学生从这三个方面去寻找题材。
(1)人与自然篇
鸟语花香,蜂围蝶绕,小河湾湾,炊烟袅袅,青山绿水,艳阳高照……无不可以进入我们的眼帘,进而汇入我们的笔端。王安石曾云:“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正所谓“一花一世界”,只有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中去,我们才能写出情文并茂的好文章来。
乘着想象的翅膀,驾着思维的战车,一些令我激赏的句子出现在学生的习作中,如“我撑开了这把黄色的小伞,也撑开了我的记忆。”“人的生命其实很脆弱,像一件玻璃器皿,需要小心轻放,以免破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