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诗词常用表现手法解说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1/3 10:51:3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560字。

  古诗词常用表现手法解说
  一、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即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景物、某个事件的叙述、描写,含蓄地抒发感情,则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讲究含蓄美,所以往往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比如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在这首诗中,作者借登岘山凭吊羊祜,抒发了自己的郁积和愤慨。诗人入京求仕不遇,心情一直很苦闷。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登此山者多矣,皆湮灭无闻”的话,联想到自身处境——空有抱负却不得施展,“湮灭无闻”正是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泪下。全诗借古抒怀,把深沉的感慨隐含在看似平淡的描绘之中。
  二、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则是侧面描写。汉乐府《陌上桑》中对秦罗敷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当典型: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前四句诗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前四句夸张地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这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势一宕,不直接写罗敷本人,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巧妙的侧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三、比与兴
  “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其作用是:用具体的常见的事物形容那些不常见的事物,从而使读者易于理解;能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使其形象鲜明。比如秦韬玉的《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诗歌写一个“贫女”的自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