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700字。
为新诗把脉
为新诗把脉 高亦涵
【前言】
写诗是艺术。任何艺术都会有不同的外表形式和内在结构。
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的诗歌。中华民族的诗歌尤其独具特色,经过数千年的精进锤炼,最是多彩多姿。然而最近流行一种散文体裁的诗,一般人笼统地叫它新诗。若和传统的诗词相比,这些散文诗体的表象和内容,常给人们一种模糊和困扰的感觉,这是值得商榷的一个课题。
新诗一名,大概是胡适先生首先提出的。五四时代,许多人提倡文学革命,新诗的诞生,主要目的是要打破旧诗词的格律,让思想意识自由发挥。这基本用意,固有其可取之处,但是事经八十多年,新诗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至今犹在摸索试验阶段,实有从头检讨的必要。
任何革命初期,推动者最常用的方法和口号,总是要制造对立,不问青红皂白,先要打倒旧的一切。因此,新诗一开始就以与旧诗对立的姿态出现。胡适要造旧诗的反,他说∶「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见尝试集)。然而八十多年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新诗已经不新,而旧诗也没有被打倒。胡适说的话,太过笼统。粗率有馀,深思不足。当初的那些说法,只能利用来作革命初期的口号,并不能引导新诗走上将来的康庄大道。
【人类接近音韵规律的本能】
什么是诗?一般人直觉的定义是∶「有声韵可歌咏之文谓之诗」 (语见辞海)。除了近年来有些人走无韵诗歌这条路之外,历来的诗歌都和声韵节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也有人认为,无韵的诗歌形同分行写的散文,不能算是诗。那么,什么是散文?顾名思义,「文之不专用对偶又不用韵者也」(语见辞海)。如此看来,诗和散文的不同点就在于有没有表象的节奏和用韵?其实也不尽然。让我们试从规律性和音韵性的本质上来探讨。
无论写诗作文,一个人的思维路程上,必定会经历过某种有规律的节奏。从起笔立意,跟著承接发挥,再经过一些转折,到后来的收合,这起承转合之间,再加上中间很可能的反覆回旋,抑扬顿挫,自然就会形成某种规律和节奏,只是这种规律性因个别的诗文而有强弱程度的不同。再从基本科学的生物和物理的观点来看,人的思维状态,主要控制在于头脑里无数的神经细胞 (neuron, 也叫神经元);这些神经细胞的活动,形成物质波或电磁波,传达各种信息。这种在介质中的波动和传送,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某种程度的规律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