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正确理解词句的内涵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wps, txt
  • 资源大小: 1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4/9 21:56:0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700字。
一、正确理解词句
  回顾历年高考,正确理解词句一直是诗歌鉴赏的一项基础要求。从1996年把“诸葛亮”误为“刘备”到1999年对“风灯”的误解,无一例外地涉及了诗歌词句的正确理解问题。今年高考,这仍应是我们备考中不能忽视的重要考点。正确理解词句首先要求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境、背景分析原则,其次要能正确分析句子结构和词性,有时还要注意词句的修辞。
 例1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中的“客”指的是______,“低”字意为______。
  例1中“客”应指诗人自己,如误为其他人,就说明未能准确抓住句子的陈述对象和诗人作客异地这一背景。“低”字为动词,意为“使旷野之中的树显得低矮”,若解为“天的低矮”就是词性判定错误,也是未能分析前后句对仗结构的结果。
  二、准确把握形象
  诗歌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而形象又常常蕴藉了作者的情感。准确分析形象意味着我们应该能分析诗中的景物特征和人物特征。1999年的《漫成一首》和2001年的《赋得暮雨送李胄》在命题时都注重了对诗中景物环境的赏析,而2000年的《约客》则将误项设定为对人物形象的心理分析,凡此都说明准确把握形象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地位。
  诗歌景物特征的分析首先要明确诗人所写的景物对象,景物组合所体现的氛围特征,再分析其相互关系和传情效果,还要能分析写景方法。人物形象的分析则往往由整体界定和具体分析两步组成。整体界定时要能有效地从原诗撷取信息,往往表观为对人物的年龄外貌等外部特征和身份性格等内部特征以及社会阶级属性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具体分析则要求能结合原诗信息对整体界定中的定义来源作出阐释。
  例2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燕然:内蒙古的燕然山。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曾采燕然山石,勒石记功而返。
  试简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景物的特点。
  该句以“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组合成一幅富有层次的塞下秋景图,渲染出一种开阔苍凉的气氛。这里注意的就是景物的组合及传情效果分析。
  三、鉴赏表现手法
  这是一个庞大的阅读知识系统,它包括诗歌的整体写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具体运用情况,也包括修辞手法的判定及其效果分析以及联想、想象、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的识别等内容。这是对古诗写作艺术技巧的赏析,也是高考必考的能力点。以下试分论之。
  1.整体结构的把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