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000字。
龙山中学2006届高三作文复习资料(一)
高三语文备课组 编辑
第一部分 2004年高考作文分析
2004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分析及备考建议
今年高考是广东单独命题的第一年,所以今年的试题对以后广东高考命题的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是尤为重要的。作文被喻为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在语文考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历来受社会各界所关注。笔者就今年的广东卷作文题目和阅卷场上的本省考生的答题情况做了一些思考和总结,权当抛砖引玉,还望行家们指正。
一、广东卷作文的特点:
1.过渡平稳 不管以前的全国卷还是今年的单独命题都是“稳”字当头,有备考经验的老师基本能从上年的高考大致把握今年高考作文的基本方向。今年的广东作文延续了前几年高考的话题作文形式,作文题目仍然分成材料、导语和写作要求三部分,题目继续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自由性和多样性等特点。这种过渡有利于04年考生的备考,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也为05年的广东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作了探讨。
2.特色明显 今年广东卷的作文在审题方面没有为难学生,相比03年的全国卷,04年的广东卷的材料用现代汉语来表述,一看即明,考生易于理解,不容易跑题。一般来说,高考的话题应是紧扣现实生活,与当代社会相联系,话题本身应与考生的实际生活经历密切联系,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非常符合广东方言区需要大力推普的特点,很有现实针对性,很有广东特色,作文题目与对联题目也构成今年广东卷自主命题的最大地方特色。
3.思辨性强 “语言与沟通”属并列关系性词组,包括“语言”和“沟通”两个方面的内容,题目应重点写两者之间的关系。此话题无论是正向立意——语言影响沟通,还是反向立意——语言不影响沟通,都有话可说,有例可举。这种关系型话题与03年全国卷“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如出一辙,重在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只要言之成理都属于切合题意。
4.限制文体 03年高考全国卷没有文体的限制,结果也确实有部分考生将作文写成了诗歌,有的诗歌也的确写得相当不错,如陕西一考生的诗歌作文拿了满分,显示出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今年广东和北京、上海、浙江、湖南卷在文体要求中明确不能写诗歌,广东评卷场上也出现有考生没看清楚题目要求写成诗歌体裁而被判为0分卷的情况。这种与以往不同的体裁限制给我们下一届的教学和备考指明了方向。
二、关于话题
今年广东卷话题的材料与03年全国一样选取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故事,材料出自元末明初刘基(字伯温)的《郁离子·冯妇》 广东卷作文在材料的选择和话题的提出形式跟03年的全国卷基本相同,虽然今年也采用了关系型的话题作文,但没有去年那么多的修饰限制成分,又是感情,又是亲疏,又是认知的,给学生的审题带来不少困难。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又符合广东是方言区需要大力推普的特点,而大部分学生都有在语言交流中或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一般学生入题都比较快,不会偏题。但要打开思路,展开联想,写出一篇构思独特、选材精确、寓意深刻、语言优美的好文章又不容易。
话题本身往往就是我们可以写作的范围或者说是对象,材料往往是提出话题的引子。根据材料,话题“语言与沟通”这一关系型词组中,“语言”一词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因此对“语言”一词的理解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应是指人类语言,如果将语言拓展为非人类语言,如山、鸟、海、水等的语言应判为超出本话题范围;二是这里的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语言既然指人类语言中的语音、词汇、语法或言语部分的具体内容,那么就不包括肢体、神情,音乐或线条等语言。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言语进行的沟通。如果将文章写成与大自然、动物等的沟通则属于偏离话题。
“语言”与“沟通”属于并列关系词组,所写文章应包括“语言”和“沟通”两个方面的内容,“与”不是“或”的意思,不能理解为“语言或沟通”;有的考生把它理解为主谓短语“语言沟通”就与原话题有所偏差。文章必须紧扣“语言”与“沟通”之间的关系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