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形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二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4/16 22:02:4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800字。
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形象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 (《周易》之《明夷》)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愿接翼于归鸿,嗟高飞而莫攀。”(曹植《九愁赋》)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步出城东门》)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赠秀才入军》)
我们沿着这条思想的小径,用我们的心灵沿着飞鸟曾经划过的痕迹,终于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王朝,一个诗歌和灵魂都有了重大发现的精神王朝——魏晋时期。
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个独具中国文人品格的诗人——陶渊明。
提到陶公,人们多知他爱菊、爱松,然而我在他的诗歌中看到的更多是在写鸟。除有六首诗歌专门咏鸟外,还有四十二处写到鸟,其量远在松菊之上;而且,飞鸟的形态殊异。显然,鸟在渊明心中有更重要的地位。我们根据陶公一生的经历和他诗歌创作的时间先后顺序,可以很清楚地发现一条线索:鸟这一形象在陶公的诗作中充当了他的灵魂代言人。陶公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对生活的极大热情,对政治的极端失望,对老此一生的无可奈何都用同一个意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二者相得益彰,互为参照。同时,诗人在不同时期反复歌吟鸟的不同形象,也反映了诗人进与退的矛盾心理伴随终生。下面就从横向为主,以纵向为辅对陶公诗歌中的飞鸟形象进行分析,以期借助飞鸟这一形象走进陶公的精神世界,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位伟大诗人矛盾困顿的一生。

高鸟展宏志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
陶渊明诗歌和人生的前期,诗歌中出现鸟的意象最早的是《命子·其二》。这是一首咏怀诗,当时他还没有出仕,然而我们分明可以从“凤隐于林,幽人在丘”中读出陶渊明的青年时代是充满幻想和憧憬的时代。家中虽然四壁萧然,不蔽风日,布衣着身,疏食不给,但却怀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他以史讽今,不满于当时黑暗的社会,又不愿同流合污。我们也可以读出他崇尚自然,想效法中国历史上许多隐士的情怀。
陶渊明虽然早年对老庄学说很感兴趣,但受影响最深的还是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的抱负很大,希望自己将来能“大济苍生”,把社会治理得象尧舜盛世一样。但他生不逢时,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极其腐败,这时期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很尖锐。统治者对分散割据的政治局面听之任之,不思进取,而朝臣们又都为个人利益谋划篡权夺位;在用人制度上,门阀制度盛行,士族阶层把握政权,压制贤能,时代风气不正,虚伪浮华之风盛行,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而陶渊明这个刚直汉子追求真率、崇尚自由,再加上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不愿与浊世苟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这种社会和政治的腐败使陶渊明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也正是这种制度激发了陶渊明最初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是他躬耕之初写的一首田园诗。当时诗人回浔阳为母居丧。这首诗抒写自己躬耕之初的新鲜感受和喜悦心情。“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馀善。”诗中写到,初春的清晨,荷锄躬耕。走在阡陌交错的田间小路上,望着一派大好春光,陶渊明不禁情思邈邈遐想不已。两次出仕,他领略了官场的腐朽污浊,深知壮志难酬。现在这清新诱人的生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