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精选参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170字。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精选参考
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等。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
一、文言实词辨析
1.通假字辨析。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通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
【例题】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D.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这道题考查辨析通假字。A项中的惠通慧,B项中的亡通无,C项中的畔通叛,只有D项没有通假字。
【复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小注中有解释,复习时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练习】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②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③左手倚一衡木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⑤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⑥一厝朔东
⑦百废具兴
⑧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⑨将军身被坚执锐
⑩为天下唱
2.古今词义辨析。文言文中,有一部分词语古今意义差别很大,复习时应该特别注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绝境都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妻子在文中是两个词,指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中则是一个词,仅指丈夫的配偶;绝境文中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没有出路的境地。
【例题】下面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B.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臣不胜受恩感激
这道题考查区别古今词义。A项中的牺牲,B项中的走,C项中的无论,都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词义,只有D项中的感激古今词义相同。
【复习方法】教材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大部分有注释,整理课文中出现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