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学案9
- 资源简介:
约17910字。
5 杜甫诗三首
平“语”近人
[习大大语]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经典释义]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淮南子•氾论训》。这句话的意思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说治理国家有一定的法则,而最根本的就是要利民。利民,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史记》和《战国策》,在谈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故事的时候,就用到了这句话,“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赵国是在华夏诸国当中比较靠北边的,靠北边就意味着它和游牧民族杂错而居。游牧民族善骑马,所以他们的军队行动起来机动性非常强、非常灵活。赵国在跟游牧民族杂错而居的时候,就常常吃亏。在屡战屡败之后,赵武灵王决定要引进骑射技术,要建设自己国家的骑兵队伍。
引进骑射技术,就是让士兵学会骑马。这在今天看来好像很简单,但是在当时,这确实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引进。它要改变骑兵的整个服饰系统,这对于华夏民族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文化挑战、巨大的心理挑战。
但是赵武灵王想了又想,还是下定了决心。“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既然胡服骑射是一件可以保护赵国人民生产生活的事情,是一件利民的事情,那么排除万难也要完成。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赵国的国力才达到了最强盛。
国学经典
《大学》经典名句解读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注释】 选自《大学》第三章。毋:不要。恶:前一个意为厌恶,后一个意为污浊。好:前一个意为喜欢,后一个意为美丽。谦:满足。
【译文】 所说的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是不要自我欺骗,如同厌恶污浊的臭味,如同喜欢美好的色彩,这叫作自我满足。
【赏析】 这段话是对诚意的含义的论述。《朱子语类》卷第十五中说:“格物者知之始也;诚意者行之始也。”即对事物能明白其理,以达到致知的境地,然后对于道理就无所不明;可是,有丰富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守仁,明白事理并不一定能切实依理而行,唯意念诚实不欺的人,才能真正地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