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学案21
- 资源简介:
约13480字。
11 游褒禅山记
◎诗海拾贝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绝句,借咏杏花,寄寓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孤芳自赏之意。前两句点题,“绕”字轻柔婉转,既写水又写花,是环境上的定格;“妖娆”二字写花影,是在姿态上的定格;三、四句议论,进一步指出临水杏花的好处,说它们即使凋谢坠落,也绝对胜过被车轮马蹄碾得粉身碎骨、化作尘土的结局,由于是落在洁净的水中,不被污秽,因此是品行上的定格。这首诗写临水杏花,有直写,有侧写,有描绘,有议论,作者自己爱好高洁的品格也就贯注在诗中了。
◎语林撷英
王安石名言名句
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
5.相逢亦何有,但有镜中丝。
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8.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
9.不以先进略后生,不以上官卑下吏。
10.能使人知己、爱己者,未有不能知人、爱人者也。
1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12.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13.人生失意无南北。
14.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作者卡片
姓 名 王安石
生卒年 1021-1086
字号称谓 字介甫,号半山,也称“王荆公”“王文公”
籍 贯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
相关材料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卒谥“文”。诗文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等
◎背景呈现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政治改革。12年后(1070年)拜相。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知识链接
游记散文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一、字音
褒禅山(chán) 庐冢(zhǒnɡ)
窈然(yǎo) 咎(jiù)
舍于其址(shè) 仆道(pū)
萧君圭(ɡuī) 王回深父(fǔ)
二、一词多义
(1)道①有碑仆道 路,道路②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主张③何可胜道也哉 说,讲
(2)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纹理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文章④文过饰非 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