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3/9 17:01:3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720字。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位于高一第三册的诗歌单元,选自《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和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歌一开篇就介绍了昭君故乡的雄伟壮丽,为了烘托昭君这个形象,用了高山大川的宏伟气象,把这个窈窕红颜说的惊天动地。一个“尚”字,说明昭君村人去存留,给人凄凉之感,更添昭君怨恨之意。颔联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用生前的孤寂和死后的凄凉相对比,用远嫁塞外环境的恶劣说明昭君的怨恨。颈联点名昭君怨恨的原因,皇帝用画图来识得春风面,何其昏庸,又有多少如花女埋没宫中。昭君即使死去仍魂魄归来,更添思念家乡的怨恨之感。尾联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名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作者写昭君的怨恨意在表现自己的怨恨之情。而关于杜甫的生平,学生从小就有了解,所以很容易找到他怨恨所在。
  学情分析:
  本文选进高一第三册,高一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诗歌,第一次来领悟诗的魅力,在理解诗歌如何表现作者情感的问题上,还不是多明确,所以鉴赏时先从诗歌如何塑造形象入手,表现了昭君什么情感,再去领悟作者写这首诗歌的用意,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学生更容易理解作者的创作初衷。
  教学设想:
  杜甫的诗歌总体风格是沉郁顿挫,但是后面将要学到的《登高》能更好的体现这一风格,所以这一堂课的主要目标是体会理解咏史怀古诗歌的创造主旨,诗人是如何把史实和自己联系起来的,而古往今来,多少失意文人都是如何采用咏史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的。
  开头用余秋雨对中国传统文学抒情主题的最佳题材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的定性,引入杜甫借古咏怀创作了本诗,杜甫解读昭君的情感是怨恨的,那么下面接着分析诗歌是如何体现昭君的怨恨情绪的,从昭君一生的足迹入手,即荆门——紫台——朔漠——青冢,可是宋代的郭祥正却认为昭君内心是甘心情愿的,没有怨恨,这就说明,我们是“以己之思度人之意”,从而说明杜甫的内心是怨恨的,再结合杜甫身世的探讨,找出他与昭君怨恨情绪的相似点。
  这首诗歌达到了咏史诗看似无我却处处有我的最高境界,最后拓展延伸《蜀相》,找到文人好咏叹诸葛亮和王昭君的共同点。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2、赏析诗句,体会杜甫和昭君形象的统一。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分析昭君的形象
  2、讨论认识杜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杜甫的抱负和命运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昭君怨恨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寓意,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点拨-研讨式。尽可能找诗歌的精彩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