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教案10
- 资源简介:
约4550字。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
1、了解王昭君的故事及其命运的悲剧性。
2、知人论诗,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
3、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过程方法】
诵读赏析诗歌,探究主旨,体悟鉴赏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教学重点】
感悟诗中人物“怨恨”,体会诗人言外之旨。
【教学难点】
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幻灯片2)请大家看这张图画的是什么?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我们形容美女常说: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分别指的是谁呢?古代这些绝色佳人,常常被红颜祸水之说所包围,这其中只有一位受万世敬仰,是谁?为什么?抽生回答,展示关于王昭君生平的图片。
(汉元帝年间,为了与汉朝和睦相处,免除边境兵戎之战,匈奴呼韩邪单于提出与大汉和亲,一代美女王昭君身负民族和平大义远嫁荒漠,成为匈奴阏氏,将中原文化传播到匈奴,按照当地习俗父亲死了又嫁给儿子,直到33岁孤独终老,葬身青冢,也不能回故乡看一眼,这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杜甫一起追溯历史,去感受王昭君的形象魅力。
首先请大家看三维学习目标,(出示)请大家齐读。(板书课题)
课堂活动一:预习检测
1、读诗。
(1)请大家齐读,注意红色字字形。朗读指导感情基调是什么?
(2)、听范读。
(3)、抽生有感情朗读
2、作者。抽生读。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无论穷达,兼济天下。常怀忧国忧民之心。行一步,叹一声,满目都是世间的苦乐,杜甫用自己的笔墨见证了唐王朝由兴而衰的社会历史,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由此确立了他在诗坛的巅峰地位,被尊为诗圣。四字概括杜甫诗的风格。何为沉郁顿挫?“沉郁”是指诗歌内容广阔深厚,意境雄浑;“顿挫”主要是指表达情感深沉跌宕,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跌宕。
3、解题。看标题咏怀古迹,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一般是后代诗人对尘封往事所发思古之幽情。从后面的其三可以看出《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组。与《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我们已经讲到,这一年,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借王昭君入宫见妒,抱恨终身,写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