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3240字。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宇宙的边疆>>
姓名 工作单位
年级学科 高一语文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 教学内容分析
《宇宙的边疆》是学生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的科普文章,文章由整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介绍了很多天体,推测宇宙中会有其他生命形式存在,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另外本文是电视片《宇宙》的解说词,行文伴随着电视画面展开,正因这种特定的语境,所以解说词有如下特点:1.明确的对象 2.清晰的顺序3.优美的语言。所以我就以这三个特点为切入点,对本文进行了解读。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
3学习运用语言技巧:准确严密的语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
4.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本文最突出的特色是不仅准确生动地介绍了宇宙,而且还恰到好处地融合了说理和抒情,传达了作者对宇宙以及人类的认识,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重点:是感受作者人格魅力,培养学生钻研科学的精神
难点: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式之妙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科普类文章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懂,这类文章学生不爱读,老师也不好教;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回避困难。科技与生活息息相关,而科普类文章在普及科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文章篇幅比较长,应让学生充分预习,并留好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解决字词
2.划分层次结构
3.概括层次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 解说词有如下特点:
1.明确的对象 2.清晰的顺序3.优美的语言
解析:学生对宇宙已有一定的了解,如他们已经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对宇宙中的天体运动不会觉得陌生。他们已经掌握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下定义、打比方等常见说明方法,能够自主探究、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虽然以前教材中没有出现解说词,但日常生活中对景观、电视片或图片的介绍都有所接触,总结解说词特点不困难。那学生学习的难处是在哪呢,是思维没有调动起来,学生多是被动地接受式学习,所以老师要做的就是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 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
整体感知,理清说明思路
本文是结合电视画面进行解说的,因此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说明思路很清晰,学生自己很容易理清。顺便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