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2940字。
人教版高一必修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掌握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材料的揣摩,了解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的方法;通过对文中有关延伸性思考题的研讨,初步掌握方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重点与难点:
1、从多个角度中选取最佳角度和围绕题目作多角度分析思考。
2、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猪八戒的像
你怎么看待猪八戒?
为什么同一张画有人看到的两张脸,有人看到的是杯子?为什么同样是猪八戒,大家的看法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见,世间万物是复杂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我们之所以面对同一事物、同一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认识,是因为我们所着眼的角度不同。因此,我们看问题要多思善想,多角度地去考虑。(板书:多思善想)
二、多思善想
(一)、变换角度,多向思维
材料1、 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韵味。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并选择一到两个角度立意。
参考角度:
1、从坚持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水滴石穿,坚持不懈。
2、从水与船关系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3、从时间如流水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有志者应惜时如金。
4、从流动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5、从深度的角度,论点可以是:静水流深,宁静才能致远。
6、从水的形态角度,论点可以是:灵活不呆板;透明,以柔克刚。
7、从大海包容的角度:要包容,要有涵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小结:
面对着同一种物体——水,我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立论角度呢?这是因为,我们根据水的形态和特点,进行了联想和想象,我们可以横向联系,可以纵向联系,可以由表及里,可以由浅入深。思维越发散,想到的角度可能就越多样。
材料2、阅读寓言《鲁人徙越》,你能从几个角度立论?
有个鲁国人很会编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绢,夫妻俩打算搬到越国去住。有人劝阻他说:“搬到越国去,你的处境会更加困窘的。”鲁国人问道:“为什么呢?”那人解释说:“鞋是供人穿用的,可是越国人赤脚走路;绢是供做帽子用的,可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凭着你的所长,搬到你的长处根本无法施展的国家去,却想要不处于困境,可能办得到吗?”
参考论点:
正面:①凡事应先作调查研究,不打无准备之仗,才能成功;
反面:②正因为那里不穿鞋不戴帽子,所以可开拓新的广阔的市场领域,可以大有作为;
侧面:③做什么事都要扬长避短,方能百战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