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经典阅读《呐喊》等鲁迅小说人物梳理
- 资源简介:
约3310字。
《阿Q正传》
主要人物 阿Q(赵太爷,假洋鬼子,王胡)
身份、性格 阿Q未庄流浪雇农,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他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尽压迫和屈辱,但他不能正视自己被压迫的悲惨地位,反而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即使是在受污辱甚至要被杀头的情况下,他也以为自己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特殊癖好
(口头语、习惯动作) 阿Q口头禅“老子先前比你阔得多了,你算什么东西!”“”这是儿子打老子”
主要事件 阿Q,姓名籍贯不详,以做短工度日。阿Q自尊又自卑,对受居民尊敬的赵太爷和钱太爷独不崇奉,不是想自己“先前阔”,就是想“儿子会阔多了”,他总能在精神上获胜。被王胡揍了一顿,又被“假洋鬼子”打了一棍,想着“儿子打老子”便忘却了,调戏守小尼姑更觉晦气全消。但这却勾起了他的欲望,尽管严守“男女之大防”,但又压不住自然的本能,就对吴妈叫着“我和你困觉”,被秀才的大竹杠打了一顿,阿Q的爱情梦被打破,随即生计又成问题,于是打定进城。回来曾获得村里人一时的敬畏,但人们探听底细后又对他“敬而远之”。得知革命党进村,本是“深恶痛绝”,但一看举人和村里人都怕他们,便有些神往,然而阿Q一直没弄懂革命,直到被抓、被杀。临死前的遗憾是画押的圈不圆。
环境特征、时代背景 阿Q生活在一个封闭、落后、愚昧的江南村镇---未庄。封建社会阶级对立,底层百姓受压迫和屈辱,人与人之间冷漠自私,人心麻木。
评价、思考
(悲剧命运的原因) 小说深刻地表现了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用自欺欺人,妄自尊大的方法麻醉自己,在强者面前甘于忍受屈辱,自轻自贱,麻木健忘,对于弱者则加以欺侮,还自鸣得意),阿Q则是这种国民性弱点的集中体现。“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主要特征。
《明天》
主要人物 单四嫂子
身份、性格 单四嫂子是鲁镇贫穷的寡妇,她命运悲惨、她孤立无助,没有觉醒,鲁迅通过单四嫂子的形象,揭露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
特殊癖好
(口头语、习惯动作) 他的宝儿也的确不能再见了。叹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宝儿,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