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3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4份)
- 资源简介: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3部分(4份)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3部分 1 阅读技法 “思、勾、串”三位一体——快速读文节约时间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3部分 2 1 学案一 客观选择题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3部分 2 2 学案二 实战演练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3部分 2 2 学案二 主观简答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溯源追根一 找准阅读方向——高考文本怎么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侧重于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注重考查考生对所论述知识的了解或掌握情况,而是从语文阅读理解的角度,考查考生对“高浓度信息”的快速阅读理解与把握的能力。其考查核心是思维能力,主要是分析语言的能力、把握论证的能力以及判断和推理能力。因此,需要考生先掌握论述类文本相关知识。
一、高考文本有什么——议论三要素
任何一个论证都是由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三个要素构成的。论述类文本大都涉及运用论据和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的推理问题。
(一)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论点有如下特点:
第一,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
第二,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卒章显志;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归纳、概括。
第三,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中规中矩的论述类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二)论据
论据是用来确定论题真实性的判断,它是使论题成立并使人信服的理由或根据,它所回答的是“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可作为论据的判断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已被确认的关于事实的判断,另一类是表述科学原理的判断(包括定义、公理、定律、原理等)。有些论证是分层次的,在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性过程中,如果引用的论据(第一层论据)本身还不是很明显的真实性的判断,就要引用其他判断(
……
论述类专题综合提能练(一)
一、(2020•桐乡市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0分)
工具的进化与反思
李 喆
人工智能,在迄今为止的工具进化史中,它出现得很晚。越晚出现的工具,力量通常会越强,人们对它的迷恋和恐惧也会越大。2016年,人工智能的进度虽然还没有如科幻小说和电影中设想的那样对人类造成威胁,但在围棋上完成了壮举。
从衣食住行到人际交往,现代人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工具。人工智能,或许是人类创造的工具中最独特的一种。它近似拥有了人类的一些能力,甚至在很多方面可以比人类做得更好。随着深度学习引发的一波热潮,人工智能在医疗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已可预见。如之前的很多工具发明一样,这些人工智能的应用会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将人们从一些烦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与传统工具不同的是,人工智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使一些人产生了担忧。
科幻小说和电影,常常描绘人工智能反制人类的情境。一旦计算机有了情感好恶,能够自主选择行为,那么它不断强大的力量既可以保护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当然,这种情境的发生需要一个预设条件:计算机能够产生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在实现这个条件之前,人工智能不是主体,只是工具。
自我意识与自由意志,关于它的来源,人类自身也知之甚少。有一种还原论的倾向,认为自我意识与自由意志都可以分解为低级的元素,最终被数学和物理解决,但显然目前这只是一种猜想或主张。我们不知道如何能够赋予他物以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人工智能》里,科学家给一个机器人输入了情感,使他走向了寻找自我和人性的道路。这个输入究竟是否可能实现?以我们目前的知识体系来看,是值得怀疑的——单是数据的叠加和算法的改进,不足以使工具成为主体。
但是,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仍然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这是阿西莫夫著名的机器人第一定律。这一定律的可靠性受到他自己小说的攻击,其中典型的案例是:“机器人认为将人类软禁起来才能够防止他们互相伤害。”人工智能对命令的多元理解可能会导致行为失控,这是比人工智能产生意识更值得担忧的事情。
另一个更大的危险则在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恶性使用。作为工具的计算机本身并无善恶,但人心却有善恶。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为人类社会带来很多效益,但也增加了人类自我毁灭的能力和概率。此外,随着计算机能力的增强和广泛应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伦理建设将会成为非常重要并且相当困难的课题。但是,现阶段的人工智能,仍然只是工具。
(选自《读书》,有删改)
1.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工智能在工具进化史中出现很晚,因此它力量强大,人们对它既迷恋又恐惧。
B.当计算机产生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能够自主选择行为时,人工智能将不再是工具。
C.人工智能反制人类的情境常出现在科幻电影中,但目前还没理由相信它已成现实。
D.人工智能应用能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为人类社会比如医疗领域带来可预见的效益。
解析:选A。A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是“越晚出现的工具,力量通常会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