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课后作业
- 资源简介:
约7850字。
课后作业(八) 寡人之于国也
练习1 基础巩固
一、知识积累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时令、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谷不可胜食也(粮食的统称)
[解析] 庠序: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无失其时
D.弃甲曳兵而走
[解析] A项,“涂”通“途”,“莩”通“殍”;B项,“无”通“毋”;C项,“无”通“毋”。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解析] A项,农时,古今意思均为“农业生产中,配合季节气候,每种作物固定的耕作时间”。B项,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C项,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能够”等意思。D项,然而,古义,这样却;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答案] A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
[解析] A、B、C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D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 D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请以战喻 B.以不变应万变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
[解析] A、B、D三项为介词,拿,用;C项为介词,按。
[答案] C
6.对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寡人之于国也 ③填然鼓之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⑤/②/④
C.①②④/③⑤ D.①②⑤/③④
[解析] ①⑤结构助词,的;②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④代词,这样的事。
[答案] A
7.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树之以桑
A.非我也,岁也
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C.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解析] A项,判断句;B项,判断句;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