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学案1(5份)
- 资源简介:
第3单元
3单元 11 师 说.doc
第3单元 10 过秦论.doc
第3单元 8 寡人之于国也.doc
第3单元 9 劝 学.doc
第3单元 单元序列写作3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doc
11 师 说
一、读准字音
(1)句读(dòu) (2)近谀(yú) (3)经传(zhuàn)
(4)郯子(tán) (5)苌弘(cháng) (6)老聃(dān)
(7)子蟠(pán) (8)贻之(yí)
二、辨识通假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三、一词多义
(1)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④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⑤则耻师焉(动词,拜师)
(2)道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名词,道理)②吾师道也(名词,道理)③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3)而①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②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③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④如是而已(语气词,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⑤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⑥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4)其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代指疑难问题)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代指“生乎吾前”者)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④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四、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
(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2)吾从而师之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名词用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
(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见其明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聪明的地方)
(8)惑而不从师
(形容词用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形容词用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学习)
五、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8 寡人之于国也
一、读准字音
(1)曳兵(yè) (2)数罟(cù gǔ) (3)洿池(wū)
(4)鱼鳖(biē) (5)鸡豚(tún) (6)狗彘(zhì)
(7)庠序(xiáng) (8)孝悌(tì) (9)饿 (piǎo)
(10)粟米(sù)
二、辨识通假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斑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三、一词多义
(1)数①数罟不入洿池(cù,形容词,密)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shù,数词,几、若干)③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ǔ,动词,计算)
(2)兵①非我也,兵也(名词,兵器)②穷兵黩武(《三国志》)(名词,战争)③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3)胜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副词,尽)②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③日出江花红胜火(《忆江南》)(动词,超过)④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
(4)于①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于)②则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词,在)
(5)以①请以战喻(介词,用)②以五十步笑百步(介词,凭)③斧斤以时入山林(介词,按,按照)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四、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2)树之以桑
(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3)七十者衣帛食肉
(名词用作动词,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名词用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名词用作动词,吃)
(6)王无罪岁
(名词用作动词,归咎、归罪)
(7)请以战喻
(动词用作名词,战争)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动词用作名词,活着的人;动词的为动用法,
为……办丧事;动词用作名词,死去的人)
(9)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迁移)
(10)谨庠序之教
(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从事)
五、古今异义
(1)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面对生命,我们有讲不完的故事、描不完的图画、发不完的议论、抒不完的情感。从“善待生命”的话题出发,珍惜时间、生命的意义和质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生命的色彩、生命的责任、生命的遗憾……全都包含在内。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逻辑过程和方法。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要解决“如何进行证明”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名师支招]
一、论证类型及主要任务
论证的类型一般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则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
议论文论证的主要任务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分析问题主要是回答“为什么”。“为什么”,主要从重要性、必要性或危害性等方面考虑。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常常有多个要点,这就形成了“为什么之一”“为什么之二”“为什么之三”……
解决问题主要是回答“怎么样”。“怎么样”主要从步骤、措施、方法等方面考虑。步骤、措施、方法也常常有多个要点,这就形成了“怎么样之一”“怎么样之二”“怎么样之三”……
如中心论点是“读报有益”,如问一个“为什么”,就会引起一大串:读报能了解天下大事;读报能学习先进人物的思想与作风……还是这个中心论点,如问一个“怎么样”,也可引出一大串:读报要有选择性;读报要泛中有精;读报重在借鉴……要把正论部分写出层进式,选取一两个“为什么”和一两个“怎么样”,文章就展开了。
二、常用论证方法
议论文写作除了要有正确鲜明的观点和确凿充分的论据外,还要有严密的论证,只有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一篇有说服力的文章,同学们在论证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是论证单一,通常是提出论点后,只用一两个事例论证一下,便匆匆作结,草草收兵,这种做法虽说也完成了论证的任务,但往往失之草率,难以收到良好的论证效果。因此我们要熟悉并且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而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比较法、喻证法等。
1.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
……
9 劝 学
一、读准字音
(1)中绳(zhòng) (2) (róu) (3)槁暴(gǎo pù)
(4)砺石(lì) (5)参省(cān xǐng) (6)跂(qǐ)
(7)螯(áo) (8)舟楫(jí) (9)蛟龙(jiāo)
(10)跬步(kuǐ) (11)骐骥(qí jì) (12)驽马(nú)
(13)锲而不舍(qiè) (14)镂空(lòu) (15)蛇鳝(shàn)
二、辨识通假
(1) 以为轮
(“ ”通“煣”,使弯曲)
(2)虽有槁暴
(“有”通“又”)
(3)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三、一词多义
(1)绝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动词,横渡)②群响毕绝(《口技》)(动词,停止)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形容词,与世隔绝的)④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副词,非常)
(2)假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动词,借助,利用)②乃悟前狼假寐 (《狼》)(动词,假装)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动词,借)
(3)而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却)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而且)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④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4)焉①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②圣心备焉(语气词)③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代词,哪里)
四、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 以为轮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其曲中规
(形容词用作名词,弯曲的弧度)
(3)故木受绳则直
(形容词用作动词,变直)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
……
10 过秦论
一、读准字音
(1)崤函(xiáo) (2)雍州(Yōng) (3)膏腴(yú)
(4)陈轸(zhěn) (5)翟景(Zhái) (6)倪良(Ní)
(7)逡巡(qūn) (8)遗镞(zú) (9)鞭笞(chī)
(10)蒙恬(tián) (11)隳(huī) (12)锋镝(dí)
(13)瓮牖(wèng yǒu) (14)氓隶(méng) (15)猗顿(yī)
(16)锄櫌(yōu) (17)棘矜(qín) (18)铦(xiān)
(19)铩(shā) (20)度长絜大(duó xié)
二、辨识通假
(1)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通“纵”)
(2)锄櫌棘矜
(“櫌”同“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
三、一词多义
(1)固①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固的地势)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形容词,牢固)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形容词,坚持,坚决)
(2)因①蒙故业,因遗策(动词,沿袭)②因利乘便(介词,趁着)③因河为池(介词,凭借,依据)④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连词,于是)
(3)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丢失,损失)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名词,逃兵,逃亡的人)③吞二周而亡诸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④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动词,通“无”,没有)
(4)度①内立法度,务耕织(名词,规章、制度)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动词,衡量)③关山度若飞(《木兰诗》)(动词,越过)
四、词类活用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
(2)约从离衡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
(3)因利乘便
(形容词用作名词,都指便利的条件)
(4)履至尊而制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