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时,约5240字。
董晓晔教案
社戏
鲁迅
教学目标
1、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2、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3、感悟文章中的三美:人美、景美、生存环境美。
4、积累文中“归省、行辈、蕴藻”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2、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3、感悟文章中的三美:人美、景美、生存环境美
教学教法:朗读法、品析法
教学课时:2课时
课的类型:精读课文新授课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作者介绍、解题,整体感知文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最值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老师很想知道你童年时,你最喜欢去哪里?最喜欢做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生活的画面。
二、预习检查
1、鲁迅的课文我们学过不少,相信同学们对鲁迅已十分了解,那谁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作品都收在《鲁迅全集》中。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三闲集》《华盖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热风》等。
2、解题(具体可以让学生参看词语手册):“社”是什么意思? “社戏”是什么戏?
“社”,左边是一个祭坛,右边是土,原意是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还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戏,用来祭神,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本文选自什么地方?是什么文体?(《呐喊》,小说)“鲁镇”是鲁迅的故乡吗?“迅哥儿”是鲁迅的小名吗?(不是。鲁迅是浙江绍兴人。本文体裁是小说,其中人名、地名是虚构的。)
三、整体感知文本
过渡:鲁迅在北京花两块大洋(相当于今天200元)的高价买了一张戏票,去看名角演戏,但看后却觉得还不如小时候在家乡看的“社戏”好,于是写了《社戏》一文。“社戏”果真那样好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需要掌握的词语以及文中描写社戏的语句。
1、生可能会指出以下词语需要掌握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 xùdāo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ō 凫(水):fú 潺潺:chán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òn 皎(洁):jiǒo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