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9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6/23 11:03:4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4160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四单元 演讲辞》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之初,虽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经济总量在全世界的占比微不足道,落后的社会生产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民族复兴、人民富裕的理想和现实巨大的差距面前,强烈的“危机感”很容易催生单纯追求GDP的发展观念,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取得广泛共识,从而为经济建设树立明确清晰的奋斗目标,凝聚力量,果敢行动。
  以“GDP挂帅”为集中体现的发展观念,现在已经不能很好地推动经济的发展了。中共十九大报告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来概括当前我们经历的历史性转变,“发展”的内涵在这里已然从“富起来”转变为“强起来”,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同时还有环境保护、创新能力、科技与文化等很多方面。“强”是多维度的,需要综合考量,无法把多个维度的“强”通过“加总”成一个“数”,来理解和测度整体的“强”。
  新发展观不再能“化简”“还原”成某个单一维度。在产业发展领域,这种单一维度的观念在更深的层次上,有时表现在关于产业发展进程所谓“一般规律”的认知中。自蒸汽机发明并广泛应用于生产从而开启了现代工业以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数次被称作“产业革命”的生产大发展。每一次生产大发展都使社会生产达到了一个历史上无法企及的新高度,并且广泛而深远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那些关于产业发展的宏观叙事里,这些显而易见的生产力成就被人们与“一般化”“普适化”的道路连接起来了。这条路上有大的“驿站”,也有小的“台阶”,发达国家一路走来,后发国家的产业发展就是在这条路上“拾级而上”。这种对产业发展“规律”的“专断论”认知的危险在于,它提供了一把“尺子”,用来“客观”地评判产业体系和企业的“先进”或“落后”,从而给人为的调整和干预提供“进步”的理由和依据。实际上,这些关于产业发展的“规律”是西方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经验总结的“后见之明”,忽略了不同国家禀赋的不同,忽略了不同国家产业发展过程中内外历史条件的差异。
  我们认为新产业革命是指向未来的,它的路径未定,不同的经济体都要探索、寻找属于自己的合适路径。不仅如此,新产业革命所要到达的目的地的特征也是开放的,充满意想不到的可能。没有谁能够完全清晰地描绘未来的情景,又怎么能够笃定地认为未来企业就是某个据说代表未来的“标杆”企业整齐划一的复制呢?
  (摘编自杨斌《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产业发展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强烈的“危机感”容易催生单一维度的发展观念。
  B.根据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的增长,也要关注环保、创新等。
  C.新发展观否定了产业发展领域中单一维度的观念以及产业发展进程中的规律。
  D.新产业革命的终极形态存在不确定性,不同经济体新产业革命的路径也不尽相同。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否定了……规律”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三段,新发展观否定的是“产业发展进程所谓‘一般规律’”,即被西方发达国家主观臆断的“规律”,而非产业发展进程中客观存在的规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以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为立论前提,论证了单纯追求GDP具有时代必然性。
  B.文章认为“强起来”无法仅用“数”来理解和测度,以此阐释了“发展”内涵改变的原因。
  C.文章提出新发展观后,接着分析“一般规律”的来源,进而说明后者不具备普适性。
  D.文章论述新产业革命时采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指出未来企业发展存在多种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蒸汽机的发明直接开启了现代工业,之后的数次产业革命都广泛而深远地改变了人类生活。
  B.如果将西方发达国家产业发展道路视为各国必由之路,就容易在认知上导致“专断论”。
  C.后发国家根据本国特点,依循历次产业革命的内在规律,必然能够迎来新产业革命。
  D.评判产业体系实际上并不存在客观标准,不应当人为地调整和干预未来产业体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三感”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整体性展示。能否提高人民群众的“三感”,将成为衡量改革成败的基本指标。
  影响“三感”的因素有很多,但只有弄清哪些因素对“三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