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文学作品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 资源简介:
约7580字。
专题三 文学作品阅读
文体知识梳理
一、散文
1.记叙文(叙事散文)六要素
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作用 概括故事情节、事件、文章主要内容。
举例 (统编八上)《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过),后来,“我”读父亲的来信,想起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
2.散文的分类
抒情散文 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人、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反映作品完整的精神面貌,体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
举例:(统编七上)朱自清的《春》通过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集中,同时多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其侧重于在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举例:(统编八上)鲁迅的《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中发生的事件和离别后的怀念)为叙事线索,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哲理散文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并加以评论总结。
举例:(统编七下)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通过描写一棵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借小桃树抒写自己的情志、理想,即面对生活的困难和磨难,要顽强地斗争,不懈地追求。
3.文章线索[2018.10A]
分类 特点及举例
时间线 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如(统编七下)《伟大的悲剧》以斯科特及其队员探险南极的时间推移(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3月21日——3月29日——10月29日——11月12日)为线索进行叙述。
地点线 以地点转换为线索。如(统编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转换为线索,先写“我”在百草园的生活,再写“我”在三味书屋的生活。
人物线 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统编九下)《孔乙己》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孔乙己的形象特征和遭遇。
事件发展变
化线(明线) 以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如(统编七上)《散步》围绕一家人散步这件事,按开始散步、产生分歧、问题解决的过程构成全文,写出了美好和谐的家庭生活。
情感发展变
化线(暗线) 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如(统编七下)《紫藤萝瀑布》作者以赏花、惜花、思花的情感变化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