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00字,案例采用学生分组的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对案例的写法有指导作用,实际教学的参考价值也很大,是在实践基础上写成的。
创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活动式课堂
——《核舟记》教学案例
桐乡六中 杨可
(原创)
一、 案例理念
“理念”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而教学设计的理念则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依据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的表述和《核舟记》一文的特点,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之前,我首先明确了设计此堂课所应具有的教学理念:
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严格地说来,这是我们语文教师设计每一堂教学时必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理念。学生们在每一篇课文中学习并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学习理解和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并逐步提高语文能力,从而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由此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不能动摇的教学理念。
2. 注重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说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的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
从这个角度看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不同的体验,与学生进行对话与交流中,用积极的态度来引导学生,以平等的心态来关注学习,并与之交流。
3.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教师应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在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我们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4.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知识的建构与运用,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要依赖与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能完美地将其融合,是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所必须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