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00字。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
1.杜鹃 源自望帝神话,每当人们漂泊在外,对故乡、故国魂牵梦绕时,常借其来表达难以抚平的愁思。是悲思、哀苦的载体。如: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无题》)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秦观《画堂春》)
惆怅多山人复稀,杜鹃啼处泪沾衣。(顾况《忆故园》)
杜鹃啼后归舟发,只有春愁满载还。(郑思肖《怀归》)
2.湘竹 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伤的情思。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岑参《秋夕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杜鹃声公公似哭,湘竹斑如血。(白居易《江上送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李商隐《泪》)
湘竹几时休染泪,楚旌终日自摇风。(刘筠《送客不及》)
3.碧血 源自苌弘的传说。是诗词中用于表示忠贞,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的意象。
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
血化三年碧,心存一寸丹。(郑允端《读文山丹心集》)
冤血九原应化碧,阴磷千载自沉红。(孟亮揆《于忠肃墓》)
碧血自封心更赤,梅花人拜土俱香。(蒋士铨《梅花岭吊史阁部》)
4.巫山云雨 源于远古先民“天地交感,化生万物”的原始观念,其含义是男女幽会。亦写作云雨巫山、阳台云雨、云雨等。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李白《清平调》)
行云行雨,非花非雾,为谁来为谁还去。(贺铸《鸳鸯语》)
相逢相笑今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刘禹锡《有所嗟二首》)
岂知为云为雨处,只有高唐十二峰。(李商隐《深宫》)
5.哀猿 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
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王昌龄《卢溪别人》)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刘禹锡《竹枝词》)
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孟浩然《登万岁楼》)
6.陇头流水 陇水(陇坂)意象是以思乡为意蕴,写征人的流离之苦,思归之痛。
借问陇头水,年年恨何事?全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罗隐《陇头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李白《秋浦歌》)
陇水寂寥传恨,淮山宛转供愁。(苏迥《雨中花•怀刘改之》)
7.春 是在自然节序变化的感召下孕育成形的。其最初的内涵是温暖、生命、兴盛。后升华出富有人事哲理色彩的象征意义,如青春年华、男女情爱、美好理想等,寄寓的具体情感体验又如或叹惜红颜难驻,青春易逝,或惆怅佳偶不见,思虑煎人,或追寻安憩的家园,或憧憬人生的理想,或关心国运时世,或叹惜功名,惜春是古典诗歌中最动人心灵的旋律之一。
春从何处来,拂水复惊梅。(吴均《春咏》)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李贺《残丝曲》)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梅尧臣《苏幕遮》)
8.秋 秋风多厉,草木凋落,万物蛰伏。在这样的生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下,秋意象积淀着民族的悲剧性的心理记忆。它的主要内涵是凄凉、愁怨和悲伤。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施闺章《舟中之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苏廷《汾上惊秋》)
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残更与恨长。(秦观《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