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专项复习——2022年一模说明文结构梳理及行文思路
- 资源简介:
约10540字。
说明文专项复习
——2022年一模说明文结构梳理及行文思路
【基本概念】
以说明性文字为主的文章,在结构安排上尤其重视清晰的条理性,因为说明的条理是由被说明事物本身的特点和人们的认识规律所决定的,所以说明性的文章一般都能做到言之有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
1.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次序来安排说明的条理结构。
语言标志: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一般用途:用于说明事物的悠久历史或事物或事理的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或制作工序等。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结构的一定顺序
(外←→内、上←→下、远←→近、前←→后、整体←→部分、中心←→四周等)来安排文章结构。
语言标志:表示地点或方位变化的词语。
一般用途:用于介绍建筑物或本身形状、构造较为复杂的事物。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因果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或层进关系等)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浅→深、具体→抽象、现象→本质、一般→个别、主要→次要、简单→复杂、性质→功用等)来进行说明。
语言标志:“首先、其次、再次”,“还”、“更”、“最”等关联词语。
一般用途:多用于阐明事理的说明文中,使用它进行说明比较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易于理解和接受。
【实战演练】
练习1:奉贤《沸腾的火锅,滋味绵长》
沸腾的火锅,滋味绵长
彭薇
①老舍在《骆驼祥子》里写道:“先去扫扫雪,晌午我请你吃火锅。”作为一种应景菜肴,火锅一直是冬日的最佳搭档。中国的饮食文化脉络万千,你知道火锅的前世今生吗?不同流派有哪些各异的特点?
(1)
②火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餐饮形式。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中国的火锅具体起源于何时已无确凿考据,但考古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已有类似火锅的烧炉。2015年,在江西南昌海昏侯墓挖掘时,发现了类似火锅炉子的陪葬品。经过鉴定,考古专家初步认定这是一个距今2000多年的青铜火锅。唐代末年,中国岭南地区会制作一种羹汤叫“不乃羹”,“以羊鹿鸡猪肉和骨同一釜煮之,令极肥浓,漉去肉,进之葱姜,调以五味”,类似今日火锅汤料,然后“贮以盆器,置之盘中”。到了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还是一道“宫廷菜”。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就是火锅的爱好者,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必备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