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复习:《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中遇到问题解决方法
- 资源简介:
约23680字。
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复习:《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中遇到问题解决方法
内容:
死活读不下去,该怎么办?
小说内容多,重点是什么(上)
小说内容多,重点是什么(下)
学习任务重,教学怎么办??
高考或涉及,怎样考才合适?
一、死活读不下去,该怎么办?
广西师大出版社发布过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排在第一的就是《红楼梦》。此外,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也榜上有名。对这个榜单,我一直存有疑虑。从可读性看,四大名著应该不至于“死活读不下去”,尤其后三部,以我青少年时代的阅读经验,似乎说“死活不想放下”才确切。至于《红楼梦》,理解难度确实很高,但可读性还是很强的。笔者在给詹丹教授《重读<红楼梦>》的书评中这样写道:
《红楼梦》是一本可以从任何地方进入的书,但在全书面前,我们却常有一种门都摸不到的迷惘。坦率地说,从整体上把握《红楼梦》,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远不如某个情节或片段的玩味来得开心。但问题在于,如果没有“整”的意识与眼光,局部的咀嚼与分析又有什么意义呢?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又在哪里?最坏的可能是,细部的咀嚼越透,离开《红楼梦》越远。
“可以从任何地方进入”,正说明了《红楼梦》的可读性。在我看来,《红楼梦》的问题,主要不在于“读不下去”,而在于“读不进去”;更难的,是“读不出来”,达成对“整本书”的把握与理解。整本书阅读,其要恰在一个“整”字。
不过,即使学生真地“死活读不下去”,我们也还是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读下去。这自然是因为《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已是新教材中的一个单元,是学生必须面对的学习任务。尽管对此争议颇多,但作为一线老师,还是应该尊重和落实教材的安排。其次,这里也涉及到一个教育的观念问题。近几十年来,在知识相对主义和学生绝对主体的思潮影响之下,我们特别强调学生天然的、感性的、个体意义上的兴趣,而对于社会发展与知识进步所召唤的理性意义上的志趣,我们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从兴趣到志趣,需要教师的引导、开发与培养。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