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要点提炼
- 资源简介:
约4000字。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要点提炼
一、小说情节结构
1.小说情节的概括:
(1)形式:人+事(因+果)
(2)步骤:
①梳理情节:小说以……为线索,先写……,然后写……,再写……,最后……
②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
2.小说情节结构和特点的分析:
(1)单线型结构:情、物、人、事、时空、见闻等均可作线索。
(2)复线型结构(双线结构):明暗两条线索。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
3.小说结构技巧:
(1)悬念: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
(2)照应:能使小说的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3)抑扬: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4)铺垫;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构成伏笔和照应,使作品针线细密,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5)突转: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对比: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4.小说开头段落的作用:
(1)悬念式开头:
①概括开头段内容;
②指出作用: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者突出人物的……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式开头: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地点、人物),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奠定……的感情基调;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5. 小说中间段的作用:
①呼应(承接)前文的……情节,揭示前文的悬念;引出后文的……情节,为下文写……做铺垫(埋下伏笔),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承上启下,由上文的……过渡到下文的……
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③有利于表现……的主题。
6.结尾段的作用:
(1)出人意料式结尾:
①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②交代人物……的结局(命运);
③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使行文富有变化,撞击读者心灵,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耐人寻味;